賬號商通過大量註冊賬號,既可以為顧客刷量,也能引流變現。記者發現,目前很多賬號商註冊賬號後,通過刷粉絲、點贊、評論等方式,讓賬號逐漸壯大,吸引相關粉絲,最後將粉絲引流到微信等社交軟件,賺取引流費。
被引流後,用戶不僅會遇見銷售假貨等常見的網絡詐騙,還可能會落入情色陷阱。記者發現,有的犯罪分子會用色情照片或視頻吸引用戶,或通過技術手段將賬號的同城距離設置為0.1km,最後以添加聯繫方式需要“門檻費”為由頭,對被吸引的用戶收取費用。
對於這些借助“流量”欺詐用戶的行為,長期關注數字經濟領域的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高艶東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刷量的核心是數據造假,其邏輯是“作假者獲利更高”,刷量並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反而會使經營者不關心產品創新而熱衷於虛假刷量,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
“從微觀上講,刷粉的本質就是欺詐行為,消費者因為虛高的播放量而付費觀看,廣告商因虛假點擊量而支付更高廣告費,這是欺詐消費者、廣告商的錢財。”高艶東說,從宏觀層面看,刷量會危及數字經濟的基礎。數字經濟的基礎是真實的數據,刷量等數據造假行為則會污染公共數據,進而誤導公共決策,釀成數字經濟危機。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儘管各大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運營商都加大了打擊虛假粉絲的力度,但是他們只能採取技術手段删除“僵屍粉”,卻對“活粉”無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