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發展期(2000年至2008年)。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是兩岸關係最危險的時刻,兩岸武力衝突一觸即發。但是從新聞傳播角度來看,這一時期卻是兩岸新聞傳播在不斷發展的時期。重要因素有三:第一,台灣的政權輪替思想深入民心,在選舉政治中,新聞媒體的政治影響力加強,執政者難於掌控。第二,兩岸新聞媒體的合作與交流已經奠定了基礎,執政者沒有能力打斷兩岸新聞交流。儘管這一時期發生了台灣當局驅逐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的事件,但是無法遏止兩岸新聞交流的勢頭。第三,互聯網媒體開始發揮作用,網絡技術推動了兩岸信息交流的發展,打破了40多年來存在的傳統的新聞傳播障礙。
第五,興旺期(2008年至2016年)。馬英九及國民黨執政之後,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政治上有對話、經濟上大合作,大陸民眾掀起了台灣旅遊觀光熱潮,大陸的新聞媒體及受眾高度關注台灣新聞,大陸地方媒體也得以赴台灣駐點採訪。台灣因應兩岸交流熱潮,催生了很多關注大陸新聞的新媒體。兩岸主流媒體合作採訪活動頻仍。可以說,兩岸新聞交流官方熱,民間更加熱。因應形勢,大量的支持兩岸交流的新媒體在這一時期誕生。但是,馬英九國民黨實施的政黨退出新聞媒體政策埋伏了重大的政治隱患,國民黨確實在退出,但是民進黨卻在大舉進入。國民黨逐步失去了新聞話語權。這樣的媒體勢力消長,最終對兩岸新聞交流形成了嚴重的障礙。
第六,調整期(2016年至今)。2016年5月蔡英文當選,民進黨重新執政,因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會之窗迅速關閉。兩岸新聞交流沒有翻車,但是被急刹車,進入了新的變動期。2020年蔡英文再次當選連任,中美關係脫鈎、香港問題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民黨力量崩潰,民進黨一黨獨大,內外因素交集,導致兩岸關係急劇冷凍,兩岸新聞交流也基本停滯。台灣步入了“後真相”時代,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全面融合,媒體“綠化”已經全面普及。支持兩岸交流的新聞媒體與社交媒體在當局政策壓力下大幅萎縮。這個階段的最大危機已經浮現:即鼓吹“台獨”的社交媒體大量出現,其言行強烈刺激大陸民意。大陸民意緊密審視判斷民進黨當局踩破底線行為,催促採取“武統”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現階段是兩岸民意乃至民粹輿論衝突最激烈階段。
現在看來,兩岸關係要發生新的轉機實屬不易,要重返兩岸新聞交流的興旺期更是非常不容易。雖然如此,兩岸新聞關係要倒退回完全隔絕時代也不可能,一是兩岸關係求和平求發展是無法切割的台灣主流民意,這就為兩岸新聞交流打下了厚實的民意基礎。二是新的網絡時代社交媒體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網絡民意如流水,民意的轉變必然導致政局的轉變。三是新技術時代人與人溝通的媒介越來越發達,難於切割,新型的網絡平台更加趨向共享化。
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中必須統一、必然統一的因素越來越凸顯,大陸實力的與日俱增,台灣實力的日趨邊緣,已經是無法逆轉的事實,時間一定是在大陸這一邊。大陸需要耐心,台灣需要歸心,和平統一一定是解決兩岸問題的最佳上策。避戰去兇,和平相與,一定是兩岸人民的最大民意。因此,兩岸關係不可能切割、必定會回歸到交流融合的道路上來。這是中評社的認知,更是中評社的信心。
作為個人,我經歷了上述六個時期;作為中評社,則經歷了後面三個時期。兩岸新聞交流與傳播一直走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前列,一直肩負支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作用,這是我的深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