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兩化”,郭漢城直言:“戲曲不僅要現代化,更要戲曲化。表現現代生活,這是戲曲本身順應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戲曲表現現代生活,不意味著割斷歷史、消滅傳統。任何一種新的藝術,如果脫離了傳統,就只能像雨點打起的水泡一樣,隨生隨滅,永遠處於幼稚和貧瘠的原始狀態之中。”他拿芭蕾舞舉例,用足尖旋轉是芭蕾舞在古代生活中形成的,也是它本身的藝術規律所決定的,戲曲在表現現代生活時必須重視和保留自身的美學特征。
在郭漢城看來,戲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是“有規則的自由”的表演藝術。它追求形似與神似相統一、形體與內心相統一、時空的流動與固定相統一、高度的簡練與充分的抒發相統一,而不拘於生活的真實。這些特點也培養了觀眾的欣賞習慣,演員、觀眾達成了默契,舞台並不隱瞞是在演戲,觀眾也不按生活的真實去要求演出。這種“戲在舞中演,情在歌中出”的特性正是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之所在。
現代戲創作如何合理運用程式?郭老說:“古代戲曲與現代生活、舊程式與新程式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實踐證明,觀眾還是喜歡具有戲曲特點的現代戲,像《四姑娘》《駱駝祥子》《金子》《土炕上的女人》等許多成功的現代戲,它們在尊重傳統藝術規律的同時,又能審美化地運用新程式表現現實生活。戲曲現代戲,應該既是現代的又是戲曲的。”
經過半個世紀漫長而艱辛的跋涉,戲曲現代戲在戲曲舞台上已走向成熟、碩果累累。如今,古老民族戲曲與現代生活之間的矛盾基本上得以解決,戲曲舞台上湧現出一大批新秀和優秀的現代戲作品,並且贏得了不少年輕觀眾的喜愛。
談到戲曲現代化的歷史經驗,郭老總結道:“前一個時代藝術發展最成熟的、最具代表性的劇種,往往不是下一個時代引領發展潮流的劇種。程式積累得越高、越完美,與生活距離也就越大,而戲曲變革還須與生活接近,從程式不那麼凝固的小劇種做起。”在他看來,戲曲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劇目、理論、隊伍、體制、經營管理等。目前,戲曲現代化進程已從戲曲改革階段過渡到戲曲建設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