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將修訂
昨起公開徵求民意 修訂將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嚴守功能底線
12月2日-12月31日,《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修訂徵求意見稿)在首都之窗網站公開,面向社會徵求意見,為期30天。社會公眾可通過電子郵件(jxml@fgw.beijing.gov.cn )、信函、網站留言等方式提出意見建議。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本次修訂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嚴守功能底線。修訂優化調整政策措施共55處,瞄准“雙碳”目標,助力北京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關注民生保障,對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產、生活性服務業予以支持。
成效
各區產業投資與
功能定位更趨匹配
《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於2014年7月發布實施,2015年、2018年持續進行了修訂完善。《目錄》是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促進減量提質、推動集約高效發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等政策文件均要求嚴格執行《目錄》。
《目錄》不是要限制發展,而是為了“瘦身健體”,推動首都實現高質量發展。《目錄》旨在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與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性製造和污染企業等存量調整措施緊密結合,共同助力北京轉型發展,不斷優化提升首都功能。《目錄》嚴守新增產業和功能底線,《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指導意見》等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政策文件著力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者共同打出“組合拳”,形成北京市指導產業發展的基本制度框架。
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錄》實施以來的成效具體體現在三方面。首先,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效果明顯。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不予准入業務累計近2.4萬件。《目錄》從嚴調控的采礦、製造、農林牧漁、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費總量持續下降,占比由2013年的25.3%下降至2020年的21%,助力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同時,高精尖產業發揮引領作用。《目錄》在嚴守功能底線的同時,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開了更大空間。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業新設市場主體持續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7%升至2020年的60.6%,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增添了新動力。2021年上半年,醫藥、電子等高精尖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超八成,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79%和32%。信息技術、科技服務、金融對服務業增長貢獻率超五成。
此外,區域差異化定位更為明晰。新設市場主體逐步在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聚集,各區產業投資與功能定位更趨匹配,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新設市場主體在全市的占比從2017年的5.3%升至2020年的9.7%,平原新城地區新設市場主體在全市的占比從2017年的28%升至2020年的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