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據國際金融報報道,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馬太效應不斷凸顯,互聯網巨頭通過牌照收購強勢入場,行業競爭必將加劇。未來支付行業或將成為“多極化”的存在,機構比拼的不再是單一的支付業務,而是背後集團的綜合實力。
對中小支付機構來說,2021年無疑是艱難的一年。一方面,隨著“斷直連”、備付金集中交存、反洗錢、降低小微支付手續費等監管政策的出台,三方支付步入薄利化時代,缺乏場景、業務單一、展業受限的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越來越有限。
另一方面,嗶哩嗶哩bilibili(又稱“B站”)、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等頭部互聯網企業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獲得支付牌照,以支付為數字化基礎設施構築“護城河”。
在“內外交困”下,如何差異化發展是存量中小機構的一道必答題。行業專家認為,中小支付機構應盡量避免和頭部機構及互聯網企業支付機構的直接競爭,亟待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需要以支付為基礎設施,不斷深化場景服務,深耕B端客群,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
10家機構退場
2021年,對於中小支付機構來說是艱難的,一個顯著的現象是年內已有10家預付卡機構退場。央行近日公布的第三批續展支付機構名單顯示,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牌照已注銷)、上海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錦江國際商務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務有限公司未提交續展申請,選擇放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將退出支付服務市場。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上述牌照到期未申請續展將退出支付服務市場的機構外,廣西支付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在今年9月末也宣布,2022年6月26日“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許可證到期後將不再續展,將終止支付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