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朋友聚餐,上大眾點評搜索附近推薦;買化妝品,翻翻小紅書他人筆記;入手電子產品,打開知乎看看專業人士建議……如今,“種草”正在影響越來越多人的消費習慣,各大電商平台也紛紛加入,“種草消費”蔚然成風。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一些代寫代發、虛構消費經歷的“筆記”“測評”悄然出現,誘導甚至誤導人們的購物決策,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了公眾的質疑。受訪專家們表示,“虛假種草”以分享為名,實為變相營銷,透支了“種草”的信任根基,破壞了網絡生態和市場秩序,亟待規範整治。
“種草”成為一種社交方式
“每次看到博主推薦的一些實用產品,我都很心動,想買來試試!”在北京順義工作的小王是“90後”,下班後沒事就掏出手機,“刷刷”小紅書、抖音。
下單前,小王會專門瀏覽別人對產品的使用評價,“聽聽過來人的建議”在她看來很有必要,因為自己很難對所有同類商品有全面了解。“別人可以種草我,如果我的消費體驗好,也能種草別人,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小王說。
小王所說的“種草”,是網絡流行語,泛指把某種事物推薦給他人,讓別人也喜歡該事物的行為。“種草”的說法最早來源於各大小美妝類論壇與社區,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種草消費”有了更大、更廣闊的平台。分享推薦的不僅是產品,網友們不時調侃:移動互聯時代,萬物皆可“種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