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鄉村振興一線幹部書信:萬壑有聲傳清韵 
http://www.CRNTT.com   2022-03-18 15:45:16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來,駐村第一書記、村幹部“接力”開啟新篇。從第一書記傳遞好“交接棒”,到鞏固脫貧成果,鄉村振興開新局……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的黨員幹部用心血和汗水,寫下他們如何交接好鞏固脫貧成果“交接棒”,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的故事。

  “許多過去爭做貧困戶的村民,開始爭做脫貧戶、富裕戶了”

  駐村第一件事就應該入戶,摸清底數。不入戶,那駐村還有啥意思?村裡有多少耕地、資產,老百姓家誰家什麼情況,咱們心裡都得有個數,都弄明白才能把政策宣傳到位、把政策落實到位。

  政策要把握准,要撲下身子和村民打交道。防返貧監測幫扶,重要的是幫扶,符合政策的,咱們就盡量給老百姓爭取到……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原第一書記劉葉陽寫給繼任駐村第一書記孫偉的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來,駐村幹部選派輪換工作陸續開展,孫偉於去年9月被選派到馬鞍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前任書記帶領全村脫貧,打下良好基礎、樹立標杆,說實話,我壓力不小。”初到馬鞍山村,缺乏駐村經驗的孫偉剛開始心裡有些沒底。這些都被劉葉陽看在眼裡。

  “把車就停到村口,進村子裡溜達,跟老百姓嘮嗑能嘮出好多東西來呢。預防貧困新發生群眾致貧返貧,重點關注低保戶、殘疾人、收入明顯低於去年的村民。”劉葉陽把自己的駐村心得傾囊相授。他還不時講起自己起初駐村的往事,“我剛來的時候可沒少吃閉門羹啊,後來就帶著感情和責任走村入戶,耐心了解大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及時宣傳黨的精准扶貧政策,村民們慢慢就接受了。而且,現在幫扶這麼久,村民們對我們工作隊都熟悉啦。”

  劉葉陽2016年來到馬鞍山村參加扶貧工作,成為馬鞍山村的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的幾年裡,馬鞍山村徹底摘掉了貧困村帽子,從重點貧困村變成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如今,劉葉陽在換屆選舉中當選為馬鞍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從一開始的一名扶貧幹部到現在成為幫扶村的村書記,駐村幹部輪換對於劉葉陽來說,是交接,更是責任。

  帶著“秘籍”,新任駐村幹部們走村入戶、整理檔案、熟悉政策。3個月內,孫偉對全村的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逐漸對下一步工作有了思路。“一方面要鞏固脫貧成果,做好邊緣戶的政策幫扶,另一方面要積極謀劃產業振興,壯大集體經濟。”

  “監測戶共計5戶10人,其中2戶為突發嚴重困難戶,3戶為邊緣易致貧戶。張某某為大病戶,享受社會兜底、健康醫療(邊緣易致貧戶);崔某某為缺勞力致貧,享受社會兜底、健康醫療(突發嚴重困難戶)……”新任駐村幹部的工作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著村裡監測戶的情況。

  駐村工作隊隊員張鑫告訴記者,他們會不定時地在村裡展開入戶走訪,進行動態監測。大病戶張大爺家裡就他一個人,老伴去世了,兩個孩子在外地打工,因突發疾病,花費了一筆不小的開支。工作隊及時把張大爺納入監測戶,並幫他申請了防貧保障基金,年輕的工作隊員們有時還會來和老人一起收拾收拾院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雖然是大病,但張大爺很樂觀,每次出院後他都要堅持勞動,自己種種地,讓日子每天往好了過。

  “許多過去爭做貧困戶的村民,開始爭做脫貧戶、富裕戶了。”談起村民們心態的轉變,前後任駐村幹部們感慨道。這種改變,正是在一茬接一茬的努力中、在日複一日的日常工作中、在長年累月的積累中實現的。

  “山葡萄發展空間打開了,鄉親們穩定脫貧有底了。”村裡的主導產業——山葡萄產業目前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脫貧人口穩定增收。而關於馬鞍山的未來,村幹部、工作隊還有更多謀劃。

  “村裡目前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等到老人們幹不動的時候,光靠山葡萄可不行了,我們得想想怎麼把村裡產業做得再豐富一些,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記者採訪中,劉葉陽話語間滿是對馬鞍山發展前景的思考和對這片土地的牽掛。
 
  馬鞍山村地處革命老區,生態資源豐富。村裡依托資源優勢,成立了赤峰三色馬鞍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寓意紅色底蘊、綠水青山、紫色葡萄三張名片,正在逐步擴大運營規模。下一步,馬鞍山村還在籌建一個擴大的紅色教育基地,開辟一條紅色旅遊線路,讓更多村民參與其中。

  春回大地,漫山花開,馬鞍山村必將染上更多美妙的色彩。

  這幅圖畫我會繼續畫下去,把它畫得更美

  4月23日,我來到槽碓報到。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綠水青山,一排排土瑤特色的房屋……在與前任第一書記陀東交接時,他向我介紹了村情民意、槽碓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各片區群眾工作的特點,我們一起展望了槽碓的未來,他囑咐我想辦法繼續搞好土瑤特色民俗生態鄉村旅遊、擴大村特色產業規模等。看到眼前山水如畫,我一下子明白了發展特色旅遊經濟的意義。

  槽碓村的發展雖然起步晚,但經過脫貧攻堅的努力,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在發展產業、抓脫貧質量、做群眾工作等方面,我有一定工作經驗,但我仍然感到壓力不小,怕在自己手上搞砸,錯過發展機會,對不住瑤族的兄弟姐妹們……

  必須盡力!槽碓這幅美麗的圖畫我會繼續畫下去,把它畫得更美。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槽碓村第一書記覃遠強初到任時寫下的心語。去年4月,覃遠強駐村輪換到槽碓村,這也是他任第一書記的第三個村。

  覃遠強此前在安太村、清水村擔任第一書記時,就有豐富的發展產業的經驗。黑山羊養殖、黑木耳種植、小龍蝦養殖……安太村集體經濟在產業帶動下在2019年就超過了10萬元。面對槽碓村“生態、民俗風情優勢突出,適合發展鄉村特色旅遊,但還沒有形成規模和品牌”的問題,發展產業經驗豐富的覃遠強被安排來接好這一棒。

  “雖然說之前也有發展產業的經驗,但旅遊業和農業還是有區別,必須深入研究,制定符合槽碓村條件的發展方案。”到任後,覃遠強加快熟悉村情民情、融入群眾的步伐,與黨員、群眾代表共商發展思路,與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研討。起初有的村民並不願意將自己的房屋去建民宿,覃遠強和工作隊員就挨家挨戶去做工作,詢問他們的想法,並詳細地向他們說明鄉村旅遊的收益。最終,明確了槽碓村鄉村旅遊發展帶動為主線、村特色產業發展為基礎、村容村貌提升為保障的年度工作思路。

  “住在‘星空房’裡面,既能感受到山間清風,又能看到璀璨星空。”在一期10間的基礎上,“幸福土瑤家”民宿二期工程20間民宿如期安全高質建成了,更多的遊客來到槽碓村,感受民俗旅遊。特色民宿實行公司化運作,民宿交給引進的公司統一經營,公司除向村集體支付每年50萬元的租金,群眾還能獲得每間入住客房每天50元的分紅。

  旅遊要發展,特色也不能丟。槽碓村與項目實施企業達成共識:項目在改造和新建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土瑤民族的生活習慣、文化傳承等因素;開發景點時,要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原始風貌。因此,槽碓村民宿多以改造為主,即對原有土瑤特色的土木風格建築進行改建加固,有效呈現土瑤獨特的生活意境,打造出“景在村中,村即是景”的生態山水畫卷。

  新建民宿的同時,村容村貌也在同步提升。覃遠強全程跟蹤,線路管網、水電設備……民宿施工的質量和村容村貌的整潔,一樣也沒落下。覃遠強還告訴記者,民宿建好後,村民們自覺維護村容村貌整潔的自覺性也普遍提高,大家看著美麗的家園日新月異,人人也都成了建設她的一分子。

  鄉村新貌,新的不僅僅是建築面貌,更是人人自新向上的精神風貌,是當地特色和傳統文化迸發出的新活力。放眼整個槽碓村,褐瓦白墻的土瑤民居沿溪而建,一間間民宿鑲嵌在連綿的青山裡,處處現代化的設施與民族文化元素相結合,廣場上常有往來不絕的遊客和村民們載歌載舞……這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千千萬萬人們的用心描繪下,將越來越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