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在會晤中明確提出美國要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這個表述對美方來講還是比較能接受的。尤其是支持中國和平統一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要求美方停止挑釁性的舉動,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支持“台獨”勢力;二是含蓄地向美方表明,中國在短期內仍然重視並且有耐心實現和平統一表。過去的幾年,美方一直在不斷地渲染中國大陸有一個“武統”的時間表,但是這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到和平統一,這一點對美方來說應該是喜聞樂見的。
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的重要性上認識的差異是一個潛在的、麻煩的問題,中國把台灣問題看得極其重要,把中美關係不好歸結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挑釁;但美方其實更多關注的是中國在國際規則上的挑戰,以及中國是不是要挑戰它的霸權地位,雙方的認知在這方面出現了一個錯位。這種錯位導致的問題是,中美對怎麼樣改善和穩定兩國關係難以達成根本性的共識。
關於未來中美兩國怎樣進一步相處,我提三點:一是要基於共同利益進行互動,尋求共同話語。吵架是沒有意義的,一定要尋求共同點,這是最重要的。
二是要發出明確的信號。這次峰會中,雙方都發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關鍵信號,像中國提出了和平統一,美方講美國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以後,中方也在不斷地向外界釋放各種信號,包括中國要繼續改革開放、放鬆管控,例如單方面取消對六個國家的簽證要求,以及央行剛剛宣佈取消5萬元以上存取款的登記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們兩國都要向對方釋放一些清晰的信號,告訴對方自己想往哪個方向走。
三是中美應該就國際秩序規則展開根本性的對話。例如現在美國講公平貿易,設立更高的市場准入門檻、環境標準、勞工標準,這些新的規則短期內來說對中國是不利的,所以兩國在世貿組織的改革上確實存在分歧。但從長期來看,經濟全球化就是一柄雙刃劍,產業可能轉移到中國,也可能轉移到東南亞去,所以同樣的規則在不同的條件下對不同國家的利弊是會發生變化的,我們在看待國際規則的時候,一定要兼顧長期和短期的利益。從長遠來看,中方也需要考慮國際貿易的新規則。雙方可以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到底什麼樣的規則是比較平衡的、兩國都可以接受的。在現有的世貿規則和美國想要建立的新規則之間,存在著可以妥協的中間地帶。中美應該就國際規則的改革展開深入的討論,求同存異。美國不應該簡單將中國定位為所謂的“修正主義國家”、而自己是所謂的守成國家;兩國應該在修正現有的國際秩序規則、改善全球治理方面共同發力。
張立榮:現在我們的討論越來越深入,除了會晤的意義以外,還談到了中美對雙方關係核心問題認知存在錯位,以及下一步可以做的幾個方面。下面請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孫成昊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