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問題上雙方的立場沒有任何變化。美國武裝台灣、以台制華、阻撓中國統一的做法短期內不太可能會改變。因此,雙方圍繞著台灣問題的博弈和鬥爭還會繼續。關於售台武器的問題,11月15日雙方元首見面,16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就公開表示,美國對台出售武器、提供軍事幫助、軍事合作,不受舊金山元首峰會的影響,美國會加快對台轉讓武器。現在主要是雙方不願意滑向正面對抗,成為了雙方管控分歧的反向動力。
直到今天,美國提升美台關係的內在邏輯依然沒有任何改變。一是在戰略定位上,拜登政府始終把中國作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二是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美國以台制華的意圖非常明顯,打台灣牌更加頻繁;三是拜登政府搞價值觀外交,符合其整個對外戰略的基調,也是必然的要求;四是美國國內要求給予台灣更多支持、提升美台關係的呼聲愈加強烈,從美國國內的民意,到國會內部的反華親台勢力,再到親台的機構和人士推波助瀾要求給予台灣更大的支持。另外,台灣方面不斷遊說,在美國進行滲透。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美方認為中方壓制“台獨”氣焰、維護國家主權的舉措是單方面改變台海地區現狀的“挑釁行為”,會削弱地區和平與穩定。美國一直認為,2027到2032年之間的危險性是最大的,認為中國大陸可能對台動武,所以美國加強了對台灣的軍事援助和雙方的軍事合作,現在培訓已經到了營制單位,級別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
“五個共同”支撐了“舊金山願景”,對於未來中美關係怎麼樣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指示性、引領性的建議,為雙方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希望兩國能夠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實際上,切實操作起來難度不小,主要是因為美方很難理性看待中國的崛起。美國衹要不改變霸權思維,不改變自我優越感,不改變在意識形態上對於中國的偏見,包括反共的思維定式,美國就很難改變遏華競爭戰略。所以,首先需要美國理性地看待中國的崛起。相互尊重是基本的要求,美國人不能一方面打壓、遏制中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進行合作,這是對於另外一個大國基本的不尊重,這是中國不能接受的。雙方應該是平等、相互尊重地來進行對話,應該加快雙方的溝通對話,減少軍事戰略誤判。軍事交流是要與具體行為配套推進的,包括美國的抵近偵察、航行自由等問題,雙方都應開誠布公地進行探討。
對話之後就是拓展雙方的合作空間,給對方增加一點信心。兩國民間加強交流,推動中美之間人文和教育的交流,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有些方面中方可以把步子邁得更大一點。最後我覺得,中美還是需要構建一個危機管控的機制,中美之間爆發大規模的衝突、直接對抗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風險太大,代價大到雙方都難以承受。但是中美現在要重點防止突發事件升級為大規模衝突。在中美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雙方是不是還能夠理性地管控危機,防止升級,對於兩國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張立榮:袁征所長對峰會的意義談了很多,對於中美關係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應該說還是很冷靜的,也列舉了很多問題,最後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特約專家趙明昊教授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