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托西當年名聲有多顯赫?
派遣皮薩羅前去征服印加帝國的西班牙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稱其為“世界財庫”;他的兒子、西班牙帝國巔峰期的統治者腓力二世下令將波托西建成“帝王之城”;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在《堂吉呵德》中用當時的流行語“值一個波托西”來形容一樣東西價值連城;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明朝萬歷年間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上專門標出“北杜西山”——也就是波托西的礦山。
那時的波托西,有36座裝飾豪華的教堂、14座舞蹈學校和眾多賭場,經常舉辦各種奢靡活動。“為慶祝1658年聖體節,波托西城主教堂到萊科萊托斯教堂的馬路,原先鋪設的石塊被敲去,全部改砌銀磚。城中用白銀蓋起廟宇和宮殿……”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在其著作《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中這樣描述該城的極度奢華。用他的話說,當年在這座城裡,“連馬掌都是銀子做的”。
只不過,這“潑天的富貴”只屬於殖民者,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人卻淪為富貴背後那慘烈的代價。
將近300年後,當殖民者離開時,銀礦所剩無幾。加萊亞諾寫道:“白銀是沒有的。連一點點閃光的東西都沒有。西班牙人甚至用小笤帚把礦井掃得幹乾淨淨。”
今天的波托西,是南美最不發達城市之一。礦山仍在運轉,但昔日繁華早已煙消雲散。持續幾個世紀的礦石開採給當地帶來嚴重生態災難。礦井產生大量礦渣,環境污染和地表塌陷問題十分嚴重。過去用汞提煉銀的冶煉過程產生大量毒氣和廢水,導致大片地區寸草不生。許多有毒物質滲入地下,其影響至今難以消除。
美國社會學家和經濟史學家安德烈·岡德·弗蘭克在其著作《拉丁美洲的資本主義與欠發達》中指出:“今日最不發達、最貧困的地區正是昔日同宗主國聯繫最緊密、曾經繁榮一時的地區。這些地區過去生產了大量財富,出口到歐洲,後來又出口到美國,是大量資本的源泉,但由於種種原因貿易不再興盛後,就被宗主國拋棄了。波托西就是這種一落千丈的最典型例子。”
“哪裡越是富得不能再富,哪裡就越是窮得不能再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