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口候鳥栖息地作為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二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圖源:央視新聞) |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山東東營,是黃河下游的入海口段。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這裡淤積,形成了黃河三角洲。九曲黃河尾閭美。黃河最下游的這片濕地,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它承接著整個黃河流域輸送來的物質流和生態流,也因此,黃河口濕地的生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健康狀況。
張樹岩在黃河口工作已30年,最近這十年,他主要負責河口濕地的鳥類監測工作。
這是2024年秋季的遷徙季,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裡,各種候鳥結隊而至的壯觀景象。現在,每年來到黃河口遷徙、越冬的候鳥多達數百萬只,其中還有許多是國家級珍稀鳥類。
就在2024年7月,黃河口候鳥栖息地作為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二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可它們並不知道這片濕地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因為黃河斷流、海水蝕退,遭遇了嚴重的鹽碱化。
從這樣的鹽碱化程度,到如今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黃河三角洲,河口濕地的生態改變見證了整個黃河流域生態的變遷。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中心負責人 王安東:黃河不斷流是決定了我們黃河三角洲逐年向好的基本因素,黃河不斷流之後每年給我們兩側的濕地補水是我們淡水補給的唯一客水來源。
2024年8月,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發布,從1999年施行黃河水量統一調度以來,黃河已經實現了連續25年不斷流。這也是黃河健康生態的重要標誌之一。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理念引領下,上游保護、中游治理、下游修復的系統觀念貫穿到整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