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門課的選課人數達到上限了,您看還能再增加人數嗎?”每逢選課周期,總有同學詢問。
為何一所工科院校要開設非遺相關課程?說起來有點偶然。一天,課程組梁曉雅老師得到一個掐絲珐琅發卡,眼前浮現出一幅美輪美奐、線條清晰的圖案,隨即向課程組負責人呂冰老師道出自己的“驚喜發現”:“這不就是我每天上課畫的平面圖嗎?”這讓正苦惱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實踐課堂的呂冰老師有了主意——掐絲珐琅與工程實踐課程建設有著良好的切入點。
課程組確立“智能繼承文化、跨界同求藝術、工程塑造價值”的現代工程教育理念,希望通過掐絲珐琅課程讓學校工科生接受更多藝術的熏陶、提高人文素養。2017年秋季學期,“非物質文化遺產掐絲珐琅的設計與製作”課程首次亮相,選課人數迅速爆滿,此後每年都保持這種狀態。
現在,在學校實踐訓練中心總能看到這麼一堂“奇怪”的課:學生們穿著漢服,跟著老師學習掐絲珐琅的歷史;通過造型設計技術,設計三維珐琅文創作品;穿梭在數控機床、激光切割機、3D打印設備、PCB制板機之間,一絲不苟地製作珐琅圖案;採用計算機編程語言,讓珐琅文創作品展示出現代與傳統融合之美……
我想,對於我們這所培養飛行器設計人才的高校而言,開設這樣的選修課,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掌握的審美意識與工程能力,肯定會對他們今後設計飛行器有所啟發,能讓他們設計出擁有更多中國元素、兼具科技和美感的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