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軍用作戰飛機進入噴氣時代,航速比螺旋槳飛機有質的提升,美國軍方率先在阿拉斯加以北設立北美防空識別區,防範蘇聯戰機的入侵,隨後北約國家紛紛模仿。冷戰期間,日本同樣處於對抗蘇聯的第一線,駐日美軍與日本政府一道也劃出了日本防空識別區。
迄今為止,全世界近百個沿海國家中,只有美國、日本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防空識別區。與其他建立了防空識別區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日本防空識別區的劃定範圍可以用“霸道”一詞來形容。
日本防空識別區為北、中、西、西南四個區,其中北區主要為北緯39度以北即北海道和本州部分地區;中區為北緯34度以北的本州大部、四國部分地區和首都東京地區;西區主要包括本州西部、四國大部和九州全部;西南區則包括了沖繩地區、日本西南島嶼及東海地區。從地圖上看,日本劃定的防空識別區呈現一個巨大的五邊形,其最西部距離中國大陸東海海岸線僅130公里,最南部與中國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呈重叠狀態,西北部距離俄羅斯海岸更是不足50公里。
由此便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在我大陸東海岸處,日方所劃的“防空識別區”範圍很大,距浙江省的海岸僅約130公里,不但包括釣魚島,還跨越日本自己主張的東海中間線,將中國東海油氣田全部涵蓋其中。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飛機即便是在本國沿海和東海專屬經濟區上空正常飛行,也會被定義為“闖入”了日本的防空識別區。
【小知識】 第一島鏈
“第一島鏈”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的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義,又有政治軍事上的內容,用意是圍堵亞洲大陸,對亞洲大陸各國形成威懾之勢。隨著冷戰結束、現代化軍事裝備的發展,當年意識形態的意義早已不複存在。隨著中國海軍活動半徑不斷擴大,已經不止一次穿越了外界所稱的“第一島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