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飛行團憑借先進的火控雷達、優良的導彈性能、過硬的飛行動作,主動出擊,與對手展開雲端“肉搏戰”。此前,已在考核中屢有斬獲。
屢試不爽的算盤此番落了空:剛剛進入作戰空域,對手就釋放電磁迷霧,“敵機”在哪裡?如何攻擊?戰機編隊立刻成了“睜眼瞎”。最終,對手有效發射導彈31枚,而己方僅發射8枚。
體系作戰打的是關鍵節點。這樣的道理似乎誰都明白,為何一到戰場,還是一味追求“攻城略地”?
現代空戰講究信息火力一體攻防。平時常掛在嘴上,為何對抗時卻“自斷臂膀”,讓勝算從指間溜走……
走訪駐廣州戰區三軍部隊,年度軍事演練的檢討式複盤隨處可見,圍繞“這樣打符不符合信息化戰爭的要求”“應該確立什麼樣的戰場觀”等各種思想交鋒空前激烈,“火藥味”一點兒不遜於實兵對抗。
“紙面上的複盤固然重要,思想深處的檢討更為關鍵。”反思演習得失,某集團軍軍長劉小午顯得憂心忡忡:和平日久,戰場究竟什麼樣?未來作戰怎麼打?許多指揮員的頭腦還被“迷霧”籠罩著。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深刻指出:“戰爭是充滿不確實性的領域。戰爭中行動所依據的情況有四分之三好像隱藏在雲霧裡一樣。”
然而,時代在變,戰爭在變,即使原來清晰的那“四分之一”,如今是否也變了模樣?敵人的“七寸”、自己的“軟肋”是不是還在原來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