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踏訪三軍,適逢一場場年終大考,瞄准明天的戰場,今天的考核設計大不同——
某機步師接受考核的單位不再是“建制營”而是“合成營”。步兵、炮兵、裝甲兵、工兵、通信兵等8個兵種20多個專業分隊,組成體系作戰模塊,依托信息系統集體赴“考”。兵種協同精確讀秒,攥指成拳打節破鏈……
某潛艇支隊組織“魚雷攻擊”考核,命中率不再是唯一判斷標準。浩瀚海域,空中預警機、艦艇指控平台組成立體信息網,一場考核下來,他們建立的數千組數據是否精准也列入考核標準。因為,未來戰場,數據也是“魚雷”,也是“導彈”……
某航空兵師戰機“對地突防”考核,首先穿越的是“電磁叢林”。低空飛行、編隊突防、躍升轟炸,全部不組織預演,不准先行勘查目標,不准提前進入考區。看似刁難,實則用心良苦:未來全疆域作戰,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無一不呈現陌生化……
明天的“烽火”,要在今天的訓練場點燃。正是這一場場打破了傳統條框的大考,讓指揮員們深刻領悟到:挺進新戰場,必須牢固樹立新的戰場思維。
演練結束,脖子以上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打自己的“仗”,趕自己的“路”。新“戰場觀”不會一夜之間變成打仗本領,需要刻苦訓練、不懈攻堅——
走向新戰場,還要跨過哪些溝溝壑壑
新“戰場觀”不會一夜之間變成打仗本領,需要刻苦訓練、不懈攻堅。
然而,奔赴下一場戰爭,路標之前多有溝壑。採訪中,部隊官兵普遍反映當前實戰化訓練還面臨著種種窘境:
——複雜電磁環境構設難。未來戰場,無形電磁空間的戰鬥必定步步驚心。然而,干擾裝備功率低、制式老、損耗多,電磁分隊任務重,分身乏術,難以滿足部隊越來越頻繁的實戰化訓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