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艦隊某防空旅,偵察雷達設備考核常得“優秀”,官兵們卻有憂慮:沒經受複雜電磁環境的考驗,戰場上抗擾性能如何,心中沒底。廣州軍區某旅,第一次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磨刀”,兩架升空的無人機幾乎失控,至今心有餘悸……
——基地化訓練保障難。訓練基地是部隊戰鬥力的“淬劍池”。然而,訓練基地數量不夠、保障難度大的現實困境,直接影響部隊“磨刀上戰場”。
廣州軍區某訓練基地,要把軍區所有作戰團以上部隊輪訓一遍,周期達10年以上。海軍某部赴訓練基地參加一次傘降訓練,往返路程達3000公里,直接帶來保障難題。
——信息互聯互通難。高速暢流的信息系統,是未來戰場實現精確指揮、精確打擊的命脈。現實窘境卻是,信息系統接口不統一,格式不兼容,鏈路難以打通。
一次大型演習,進行信息化保障的人員陣容龐大、尾大不掉。某次跨區機動演習,一位營長為確保途中指揮不斷線,不僅背負了通信電台、北斗手持機,還配備了對講機。
邁向新戰場,觀念、機制、裝備、保障等等羈絆,已成為制約戰鬥力建設的“絆馬索”。打自己的“仗”,趕自己的“路”。模仿別人,亦步亦趨,沒有辦法完成“破繭化蝶”。而深層次的跨越,在於掙脫傳統作戰思維和觀念的窠臼。要想在下一場戰爭中,無愧於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我們需要更新、更勇敢的頭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