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不同任務時,1天需要吃多少幹糧”“在後勤補給被切斷時,怎樣合理安排飲食”“深入敵後執行任務,攜帶食品與裝備如何統籌協調”……採訪過後兩天,某旅二營即將組織戰術拉練,鄒社良帶著幹部骨幹,對官兵們使用野戰食品“練胃”的方案進行研究。
他告訴記者,野戰食品該如何攜帶、使用,不能大而化之,而需要詳盡的數據支撐,這需要機關後勤部門、基層分隊、個人,在每次演訓活動中記錄統計,才能使野戰食品的保障方案更加科學合理。
以戰鬥力標準做好“吃”的文章
拿破侖曾說:“士兵是靠肚子行軍打仗的。”打起仗來,官兵的“吃”與戰爭勝負有著直接關係。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軍事記者就把軍糧列為“打敗薩達姆的十佳武器”之一,因為它“有效鼓舞了聯軍將士的肚皮”。可見,吃關乎戰鬥力,吃對軍隊這個特殊群體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野戰食品作為野戰條件下給養保障的重要手段,已逐漸成為我軍執行重大任務給養保障的首選。近年來,解放軍野戰食品從營養到品種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基本滿足野戰條件下官兵所需要的營養。然而,隨著作戰演訓任務的發展變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官兵對野戰食品的口感要求越來越高。一些野戰食品吃幾頓還行,如果連續食用,往往讓人變得沒有食欲。吃不下何談戰鬥力?為了讓官兵的胃更適應戰場,總部要求部隊將野戰食品食用訓練納入常態化訓練。
科學實驗表明:人在極度疲勞的狀態下,容易產生厭食情緒。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時常伴隨惡劣環境,官兵難免會出現食欲不振等情況,易造成非戰鬥減員,直接影響部隊戰鬥力。在強調胃適應戰場的同時,野戰食品研製部門應在滿足人體所需營養成分的前提下,採用更加先進的技術,研製出品種多、口味好、營養均衡的野戰食品,切實滿足官兵各種複雜環境下作戰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