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較小卻犧牲了大量重要性能
任務一款武器都絕對不可能做到價格低廉且完美無缺,這就是權衡分析之所以出現的原因。妥協有時候是不得以而為之。了解“元”級潛艇設計師願意或不願意犧牲的能力,有助於了解解放軍海軍的目標及思維模式。
根據有關“元”級潛艇的公開信息進行權衡分析可見,解放軍海軍把該級潛艇設計成了一款小型、靜音、慢速、反水面作戰平台。但毋庸置疑,“元”級潛艇能夠執行柴電潛艇的傳統任務,例如地區情報收集及沿海防務,但權衡分析暗示出,該級潛艇主要設計用於充當可在難以進入的淺水區長時間潛航的反艦巡航導彈(ASCM)發射平台。
日本“蒼龍”級常規潛艇與“元”級潛艇存在鮮明對比。“蒼龍”級潛艇艇長84米,吃水10.3米,艇寬9.1米,人員編制70人。相比之下,“元”級潛艇艇長73至75米,艇寬8.4米,吃水5.5米,人員編制58人。對於“元”級潛艇的水下排水量,不同的消息來源給出的數據各不相同。總體來看,與“蒼龍”級潛艇相比,“元”級潛艇更小:吃水淺近5米,艇長短約10米,艇寬窄約0.7米。
水壓和流體阻力與潛艇內部空間息息相關。提高柴電潛艇的能力,例如彈艙深度、航程、隱形或航速,毫無疑問會對潛艇的大小產生螺旋上升式的影響。相似的,縮小一艘潛艇的休息勢必會對所有艇上系統產生實質性的下行壓力,例如人員編制、可居住性、燃料儲存、彈艙深度等。毫無疑問:為了讓潛艇的體形更小一些,“元”級潛艇的設計師接受了各種領域能力削減的代價。
與非不依賴空氣推進(AIP)型前輩“商”級柴電潛艇相比,“元”級潛艇的問世又有了新的重要意義。“元”級和“商”級潛艇在尺寸上極其相似。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是指可使潛艇在無需浮出水面或使用通氣裝置獲取空氣中的氧氣的條件下使輪機保持運轉以驅動潛艇的技術。AIP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力量增強”技術,因為這種技術能夠使潛艇在水下潛航14至25天,降低了潛艇被探測到的風險,從而大幅度提升潛艇的隱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