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減規模後,美軍的整體結構得到優化,海、空軍所占的比重進一步增加。目前,美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的數量,分別占總兵力的38%、24%、24%和14%,基本實現了各軍種均衡協調發展的要求。同時,不同軍事類別人員間的結構也更趨合理,官兵之間的比例調整為1∶4.7,接近了西方其他主要國家軍隊官兵比例1∶5的總體標準。文職人員所占的比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與現役軍人的比例達到了1∶1.8,實現了軍官、士兵和文職人員結構的合理配置。
為實現壓縮編制員額的總體目標,美軍在改革中採取了“多法並舉”的方式。除了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裁減技術裝備程度相對落後的作戰部隊及後勤保障部隊外,還採取了將一些非戰鬥崗位的軍官轉成文職人員;從控制“源頭”入手,減少軍事院校及候補軍官學校的招生員額、壓縮後備軍官訓練團培訓規模等方法,達成了裁軍的目的。同時,美軍還出台了“自願退休獎勵”“自願離職獎勵”“特別離職獎金”等一系列鼓勵官兵主動退出現役的輔助措施,對削減軍隊員額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美軍在撤編減員的過程中,為確保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部隊的戰鬥力,並沒有一味採取“一刀切”的政策,而是將裁減下來的部分軍官和士兵,按照專業特長和任務需要,擇優充實到特戰、網絡等“新質”作戰力量以及其他作戰部隊當中,在達成縮減員額目的的前提下,避免了專業人才的過度流失。
深化職業軍事教育
長期以來,美軍認為軍隊中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先進的技術裝備,而是那些訓練有素、具有奉獻精神的軍人,並把人才的優勢看作實現戰略目標一種長期壓倒性的優勢。為此,美軍十分重視高素質軍事人才的培養,不斷深化職業軍事教育體制的改革,促進了軍事人才培養的合理化、高效化。
美軍的職業軍事教育同部隊崗位任職、在職自我發展一道,被稱為美軍軍人發展的三大支柱,從1802年美軍創建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開始,其職業軍事教育迄今已走過200餘年的歷程。通過不斷地改革發展,當前,美軍已建立了110餘所各級、各類的軍事院校,形成了軍官任職前基礎教育和任職後繼續教育兩個階段,初、中、高三級,層次分明、逐級遞進的職業軍事教育體制。
按照這種教育體制,美軍軍官每一次調整軍銜或職務,都要經過相應的院校培訓才有機會向下一階段發展。一個職業軍官要從少尉晉升為將軍,至少要經歷8次院校學習,而且必須要包括一次聯合參謀班和一次聯合作戰課程班的培訓,累計在校學習的時間不得少於7年。其中,初級培訓在各軍種軍官學校中進行,主要學習本軍種的相關知識;中級培訓由聯合部隊參謀學院、各軍種指揮與參謀學院實施,著重提升軍官的作戰指揮和管理協調能力;高級培訓由國家及各軍種軍事學院承擔,重點是增強軍官的戰略思維和指揮決策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