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的發展,漸漸使氣墊登陸艇在運行原理上趨於統一:以航空發動機、高速柴油機或燃氣輪機為動力源,在氣墊登陸艇的周邊圍上一圈用尼龍橡膠布制成的柔性“圍裙”,用大功率風扇向船體底部的“圍裙”內快速壓入大量空氣,將船體部分甚至全部托離水面,減小水對船體的阻力。另外一些大功率風扇向後吹動,像早期飛機使用螺旋槳動力裝置那樣形成向前的推力。如此一來,氣墊登陸艇就成了凌波舞者。
後來的試驗與實戰化運用更是證明,氣墊登陸艇不僅能在水面上航行,在陸地或沼澤上也能來去自如,這大大拓展了登陸艦船的可登陸範圍。
如今,很多氣墊船的速度都超過了50節,這為達成登陸行動的突然性提供了較大可能性。和同樣可以高速行駛的水翼船不同,氣墊登陸艇的升力並非來自艦艇速度。因此,它也能以較為緩慢的速度行駛,這為它遂行掃雷等其他任務奠定了一定基礎。
多國研發,競相列裝
數十年來,英國、俄羅斯、美國、芬蘭、韓國等國先後在研發氣墊登陸艇方面取得成效,法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採取購買方式裝備了該類艦艇。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具有研製氣墊登陸艇的能力。
在各種因素影響推動下,氣墊登陸艇的發展理念、路徑、方向有了明顯不同,並呈現出氣墊優勢與其他排水艦艇相結合的“嫁接”趨勢。
作為最早研製氣墊船的國家,英國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曾對諸多不同類型的氣墊船進行過一系列試驗,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當時所列裝氣墊船的類型。
蘇聯研發的氣墊登陸艦艇類型多、數量大,塊頭上有大有小。一些類型的氣墊登陸艇至今仍在使用,其中塊頭較大的有鸛級、歐洲野牛級等。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能部分反映出俄羅斯現役氣墊登陸艦的一些特點——塊頭大、速度快、運力強、火力猛等。它的滿載排水量高達555噸,最大航速60多節,能夠攜帶主戰坦克、裝甲車、兩棲坦克等裝備迅速登陸。此外,它還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箭發射裝置、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AK-630自動火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