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劉海潮(中評社 孫儀威攝) |
中評社廈門7月4日電(記者 孫儀威)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主辦的“首屆兩岸學子論壇”今日上午在廈門大學召開。在上午的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劉海潮就台灣“反服貿”事件發言表示,經過“反服貿”事件的持續發酵,已對台灣內部和外部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由於服貿協議內容的特殊性,不僅直接導致其在“立法院”的再次擱淺,而且可能對台灣經濟和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造成潛在危害。
劉海潮認為,“反服貿”事件對台灣與兩岸關係的影響主要有三點:
第一,直接導致服貿協議的暫時擱淺。
劉海潮表示,經過此次“反服貿”運動後,已經無法按照馬英九原本計劃在2014年6月份之前通過服貿決議,而“立法院”在下半年會期能否通過服貿協議,仍然需要對“反服貿”抗爭的直接成果——《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進行討論和相互妥協。同時,在2014年11月即將面臨“七合一”的地方選舉,各類參選人物並不願因為表達對服貿支持或反對而得罪部分選民。因此,基於最小風險當選考量,各政黨主要政治人物對服貿議題可能會採取鴕鳥政策,不願過多碰觸和討論,進而使其在下半年會期里很可能被暫時擱置起來,這意味著2014年能夠通過的可能性並不樂觀。
其實,服貿協議在擱淺“立法院”不僅反映了台灣政治的複雜性,而且也對國民兩黨的人事布局造成直接影響。從表面上看,學生群體退出“立法院”是與王金平的政治承諾密切相關的,但在實際上卻體現為民進黨借助學生抗爭使服貿協議再次被卡在“立法院”,這對台灣近期的政治生態造成了明顯衝擊。在個人得失層面,反映了國民黨內鬥和馬王政爭的延續,是王金平反擊馬英九的某種勝利;在權力結構層面,體現了在涉及兩岸議題上“立法院”擁有了更大的參與和決策權,而不再僅僅是通過“行政院”相關提案的批准機關,從而對兩岸議題的最終生效增添新變數;在政黨政治層面,國民黨加速以權力交接為特色的人事布局,而民進黨則直接完成了政黨高層的權力調整,雙方的直接目的是為各類選舉做準備。
第二,間接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速度。
劉海潮表示,在“反服貿”事件中,台灣學生抗爭直接訴求對象是馬英九當局,但也間接地向大陸政府表明了其立場和態度。因此,這種抗議活動會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首先,對執政當局而言,面對學生的抗議活動,目前民意支持率相對較低的馬英九可能需要在推進兩岸政策和未來選舉之間做出平衡。也就是說,儘管馬英九當局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兩岸政策的發展方向,也不可能中斷兩岸其他協議的談判進程,並會繼續推動服貿協議盡早在“立法院”獲得通過。但在“反服貿”運動之後,馬英九的個人權威和權力基礎更加脆弱,不僅要面對國民黨內部的權力爭奪和“世代交替”問題,還要應對與“立法院”溝通失靈的現實狀況,此外還需要提升民意支持來應對年底的地方選舉。因此,儘管馬英九當局並不會停止推動服貿協議過關的努力,但面對多重制衡和利益考量,很可能使服貿協議被卡在“立法院”而久拖不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