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兩岸新聞交流存在不平等、不對等的情況。據統計,台灣記者到大陸採訪現在累計達到兩萬人次,而大陸記者到台灣採訪只有四千人次,比例是5:1。另外,台灣也只允許十家媒體在台灣採訪,中央地方各五家。從媒體的數量和記者的人數來看,顯而易見,交流是不平等的。
第二是當前台灣的政策已經不適應新聞交流的發展,政策的壁壘導致了交流水平的層次繼續難以提高。在駐點問題上,台灣現在也還沒有同意大陸媒體在台設立駐點。張銘清說,兩岸媒體長駐應該是新聞交流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從媒體來看也是深入、連貫、系統的採訪需要,但到現在仍沒法實現。
第三是由於兩岸歷史的原因,意識形態與觀點存在差異,這些在新聞報道上都有所體現,有一些台辦的主任說,他們也好好接待台灣記者了,可是為什麼他們回去之後還是會報道我們的負面新聞?為什麼要報道我們髒亂差?“只要沒有造謠,他報的髒亂差,你是不是髒亂差?你既然有髒亂差為什麼不能報道?”張銘清說。
張銘清指出,新聞最重要的就是真實,真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要帶意識形態的,更不要帶著敵對的觀點。兩岸的主管部門應該好好進行商榷,互相聆聽彼此的意見——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怎麼樣做更加有利?從兩岸新聞交流這些年的情況來看,現在確實到了一個必須要認真往前推進的階段。我們應該肯定新聞交流對兩岸各方面關係發展的重要作用,為新聞交流本身創造更好的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說過,“兄弟同心齊力斷金。”兩岸要更多地考慮對方的感受,要有更多的尊重、平等、以及更寬廣的胸懷。坐下來談,有什麼解決不了?過去兩岸就“三通”問題談判的時候,台灣說這是“國際航線”,大陸說國內航線,吵了好幾年都解決不了,最後大家說兩岸航線,問題便迎刃而解。
最後,張銘清說,兩岸之間也曾確實發生過一些不甚愉快的事情,但過去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要記仇。如果兩岸能用以德報怨的心態來商量,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