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關於兩岸關係。此次綠營趁機炒作“故宮”赴日展出名稱事件,並痛批馬當局雙重標準,甚至質疑馬有政治考慮。不得不說兩岸關係議題經過這些年的持續發酵,早已成為驚弓之鳥,兩岸交流中的任何一次“意外”,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何避免兩岸在語言文字交流方面出現新的“意外”,並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諧,是值得兩岸同行深思的問題。
四是關於兩岸青年。兩岸大學生在相關問題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比如在“漢字之旅─第一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交流營”過程中,陸生大多表示能理解、尊重台灣人想要獨立的想法,但卻也都認為,大陸日漸強大,台灣脫離不了統一的命運;對於公共行政事務的討論,台生一般都習以為常,但在陸生看來,討論是沒有用的,他們只會主動合理化國家政策,這兩種思維模式其實反映了愛國心的強烈與缺失。
此外,關於潛存的同感與共識部分。郭光明說,首先是通用語與方言問題。台媒此次報道大陸規定廣電節目不得模仿方言,說明台灣已經開始關注到大陸廣電節目過多地強調了語言規範,而較少兼顧觀眾希望保留地方方言台的現象。這與台灣過去的情況十分相似,它反映的是語言地位規劃的問題。經過近些年的規劃,台灣方言、族語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這無疑會為大陸相關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借鑒。
其次,漢字書寫問題。郭光明認為,隨著2013年大陸中央電視台“漢字聽寫大獎賽”節目的火熱升溫,兩岸人民越來越多地關注到漢字的書寫危機問題。原先人們(包括台灣民眾)認為只有台灣人才會出現書寫漢字的問題,原因主要是台灣的正體字(大陸叫“繁體字”)筆畫多,結構複雜,沒想到近來大陸人也出現了書寫漢字的危機。這與兩岸的網絡世代經常使用計算機,而較少提筆寫字的生活習慣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