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您剛才也談到了大灣區,您如何看待目前大灣區的建設?
馬逢國:政策上是不是配合好了,包括人的自由流動。現在雖然是自由流動,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說能不能通過兩地協商,讓香港身份證的使用更加暢通,讓其可以達到國內身份證的效能。還有一個例子,兩地的車能不能自由開通,現在是有限制的,但是當港珠澳大橋開通以後,一天可以有十幾萬輛的車通過,但目前來說有牌照的才3、4萬輛。現在兩地牌的車,每年在內地要檢查一次,香港要檢查一次,很費時,能不能香港檢查了內地就可以認證,只要檢查一遍就行。在檢驗檢疫方面,沒必要每個司機都要每年去驗身。對於車保險,一輛車要麼在香港開,要麼在內地開,為什麼要買兩份保險?能不能一份保險就可以保兩地,通過兩地的保險公司提供這樣的服務。還有很多類似的便民措施,包括教育,香港居民到了內地工作後,能不能讓孩子直接進入當地的學校正常入學?如果他要定居,工作以後的稅收如何解決?兩地能不能有一定的默契?如何在上述提到的這些地方合理便民,值得我們思考。
兩地不同的地方,如何能克服,如何能夠處理好,這就要兩地的政府部門盡量想辦法盡快出台一些政策,沒有不可以解決的問題。問題就是進度能不能加快,比如說剛才說的兩地車牌,這個事情我提了十年了,能不能盡快解決呢。現在司機辦車照,兩地都要檢查一天,那一年就損失了幾個工作天,這對經濟活動都是有影響的。
對於兩地心理上存在的障礙,香港人刻意把一些技術的問題政治化,要盡量要限制內地的車來香港,我覺得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是很難克服的。盡量便民,用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解決,比如說內地的車歡迎,但是要限制數量不能一下來太多,每天可能一萬到兩萬輛車,通過一個很簡易的申請手續你就可以來了。香港車輛到內地,內地那麼大可能不需要限制。像澳門政府早有準備,他們在澳方大橋人工島上專門為香港的車建了一個停車場,幾千個停車位,香港的車停在那裡後,坐澳門當地的公共車入市內,不然的話,澳門承受不了過多的車,反過來,澳門的車香港可不設太多限制,因為澳門的車不多。我想說明的是,採取的相關措施必需要合情合理,要調節,不能光是限制。事實上你越是開放,就越有助於解決這樣的心理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