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對於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問題,似已毋庸贅述。當務之急,則是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盤點、梳理主要障礙並以務實有效舉措加以清除。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文章表示,一旦如此行事,便會立刻發現,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障礙,莫過於“慣性思維”。其關鍵之舉,也莫過於告別“慣性思維”。
先看理論思維。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人們雖然主觀上清楚實現理論創新、轉換思維方式勢在必行,也深知須在學術研究和政策咨詢上與時俱進,但畢竟當年所經歷的經濟學訓練和此後所沿用的經濟分析方法,均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傳統經濟理論體系。對於圍繞增速“快”而形成的那一套傳統的學理支撐和方法論支持,已經爛熟於心,可謂根深蒂固。對於圍繞質量“好”所需要的全新的學理支撐和方法論支持,則尚在建構之中,可謂相對陌生。受此影響,走得平順時,尚可有意識地做高質量發展的文章,主動按照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分析經濟形勢、建言經濟政策。稍遇溝溝坎坎,便有可能迷失方向,慌不擇路,下意識地重操舊理念、舊思想、舊戰略,不由自主地掉入“慣性思維”陷阱。
由於行路平順和遇有溝坎相互交替終系規律所在,其結果,雖然嘴上常喊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口號,內心深處卻不免夾雜或湧動高速增長的思維。因在新舊理論之間左右搖擺、飄忽不定而偏離高質量發展軌道,致使誤判形勢、錯開藥方,甚至重蹈高速增長覆轍,操用老辦法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現象和情形一再發生、屢屢再現。故而,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也需在深入反思、仔細鑒別之中經歷並完成一個從“有意識”到“下意識”的理論轉變過程。
再看實踐操作。面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新任務,人們雖然主觀上明白實現實踐創新、轉換思路和套路箭在弦上,也深知須調整和糾正不適應、不適合高質量發展的行為和處事方式,但畢竟當年所見證的經濟發展歷程和此後所沿襲的經濟發展樣板,均在很大程度上植根於高速增長的經濟環境。對於圍繞增速“快”而形成的那一套傳統的粗放型做法,已經深入骨髓,可謂熟門熟路。對於圍繞質量“好”所需要的新方法、新實踐,則尚在探索之中,可謂大局初定。受此影響,風平浪靜時,尚能有意識地講究高質量發展,主動按照新思路、新套路指導經濟發展實踐,克服路徑依賴。一遇風吹草動,便有可能“葉公好龍”,手忙腳亂,下意識地重操老思路、老套路,不由自主地跑回“慣性思維”老路。
由於風平浪靜和風吹草動均為常態,其結果,雖然做了不少工作,有時做得還很辛苦,但難免不得要領、疲於應付。因在新舊實踐之間左右搖擺、飄忽不定而偏離高質量發展軌道,致使不對路子的舉動時有發生,甚至重蹈高速增長覆轍,搞出一些事與願違、南轅北轍的事情來。故而,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還需在不斷學習、反覆磨合之中,經歷並完成一個從“有意識”到“下意識”的實踐轉變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