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報告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
其實,在“簡約公屋”與傳統公屋方面,我們亦加快了一些建樓計劃,所以整體來說,在這五年的周期,我們總體可以建成的公屋單位會是158 000個,較上一個周期的105 000,提升了差不多一半。
另外,我在競選政綱亦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我很多謝在各部門的努力下,我們識別到起碼有12 000個單位可以根據這個計劃而提前“上樓”大約三至18個月,這對於居住在“劏房”的住戶來說,他們告訴我其實早一個月(“上樓”)都很開心,因為很可能每一日他們都在一個環境很差,會漏水、很狹窄、空氣不佳的地方居住,所以越早“上樓”,如果有選擇,他們都會“上樓”。
我們這個“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實際運作是如何做到呢?現在我們會在某些地盤,如果可以我們便把這些地盤分期來做,即在早期已經建好,我們便不需要等第二期也建好才上樓,當然每個地盤的實際情況都不同,但我們現在評估後,起碼找到12 000個單位,可以令市民早三至18個月上樓。我們會提速和提效,所以盡量使用“組裝合成”來設計及建造。再者,在提質方面,我亦說過,我們希望令周圍環境更好,所以會有一個專組,在不同社區視察屋邨,看看如何可以將環境做得更好,而且建造公屋時,我們都會經常考慮提升其質量等。
另外,我們亦有一個很果斷的決定,希望大家住得大一點,所以將面積“封底”。將來供應的資助房屋,出售的最低(實用)面積會有26平方米,那為甚麼是2026至27年度呢?因為已經有一些(工程)開展了,那些很難再去改動。在新建的公屋,我們都有相約的面積限制,確保居住環境面積較大。另外,我們希望增加效能,(單位)是重新設計的,私人發展商可以參與我們興建這些資助性的出售房屋,簡單來說就是公屋。政府已經找到三幅地可以進行此計劃,但我們鼓勵發展商,如果他們自己有地,都可以用同樣的理念興建一些居屋售賣給市民,條件跟我們要求的居屋條件類似。
在私人住房方面,我們要確保供應量穩定,我們已經找到足夠土地配合,希望在五年內就可以滿足到(興建)72 000個私人單位的土地,這符合了長策(《長遠房屋策略》)於十年內希望興建130 000個單位(的目標)。
有關土地房屋,剛才是針對房屋,現在我們說說土地。我們要將土地加快由“生地”變“熟地”,“熟地”即已經平整了可以建屋的土地。我們會修改法例,將“生地”變“熟地”的過程最高可以減一半(時間),如果是一些大型計劃,由13年減至七年;如果是一些較小型的計劃,可能減三分一,由六年減至四年。另外,我們希望加快審批圖則,目標訂下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呈交後)已經可以批核到,希望八成(個案)可符合我們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