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業,也是香港的短板。香港沒有高科技企業,所以我希望在香港上市的央企,將一部分的高科技產業放在香港,比如高端感測器、生物醫藥等,香港可發展高附加值、高端的科技產業,亦有條件成為電動車測試和驗證中心,以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都市的優勢。並且跟新加坡的政策一樣,要在這裡設研究院,培養我們的人才。因為祗有形成生態鏈,才能夠發展。第四個要素是金融,香港有金融,但對高科技的支援不夠,也要進一步提升。要向硅谷學習,要明白金融是能夠真正來幫助科技的成長。
總的來說,高科技的生態鏈四大要素香港祗有其中兩個,一個是名牌大學,一個是金融,香港缺乏應用研究院,缺乏高科技產業。生態鏈不健全,存在短板,造成了香港只是個論文工廠,缺乏產業化。因為而這些深圳、廣州有,所以香港與內地存在天然互補,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
另一方面,香港的高校有巨大的優勢,若香港的高校到內地、大灣區辦學,就形成了巨大的“互補”,周圍的創業機會也多了。所以若日後能設計好“雙城”(香港和深圳)的功能定位,利用好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通,強強合作,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香港科技工作者,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的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香港北部要建設科創中心,有4個平台,與深圳、廣州等合作,第一個平台就是深圳跟香港交界的河套,要建成高新區,第二個是深圳的前海,鼓勵香港的青年人在那裡創業,第三個更大規模的是在廣州的南沙,第四個是在澳門跟珠海之間的橫琴。從政策、平台,從物質資源到精神支持,給香港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歷史上難得的、最好的機遇。香港科技工作者應該分秒必爭,把過去錯過的時間彌補過來。香港開埠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在創新科技的發展有這樣好的條件和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