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真說,台灣真要去持平思考這些問題。我們對中國大陸市場能夠規避多久?台灣對ECFA服務貿易抱持了保護心態,如何應對TPP(跨太平洋伙伴協定)、RCEP(全面性經濟伙伴協議)、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多邊自由協定?如何應WTO下的全球多邊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呢!
服貿事件的要重訴求之一在強調程序面。曾雅真說,政府在外締給了國際條約,要經過什麼樣的國內程序,讓它賊予正當性、合法性。如果從程序面來看,這是法律問題,檢視台灣的相關程序確實非常的不清楚 ,或許政府可以藉此機會,把台灣相關的政策制定過程、“立法院”權限,再用補充或擬定的方式釐清,以後可以減少這樣的爭議。
如何把事件順利解決?曾雅真認為,要有理性的成分介入,大家去深層的思考一些問題,提供一些思考的方面,台灣對外的經貿政策、深水區的政策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第一,有沒有競爭力不斷下降的對策?這是事實,不是在唱衰台灣,台灣競爭力是在下降,FDI(海外投資比例)不進來都是事實,這個現象的原因在哪裡?如果是“鎖國”造成投資條件不好,那是沒有人會進來的,如是能夠開放,海外資金才會進來投資,社會大眾才有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
第二,如果持續保護自己的市場,是不是能夠增加服務業、製造業的競爭力?
第三,即使ECFA能阻擋中國大陸服務業的壓力,如何在TPP、RCEP、TISA中,有沒有能力排除大陸服務業進來的壓力?中國都是參與的一員,能夠說台灣參與的前題是“中國大陸out”嗎?不與中國大陸談判,這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