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和平崛起的兩岸及文化因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1 00:45:18


兩岸應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的和平崛起
  中評社╱題:中國和平崛起的兩岸及文化因素 作者:張亞中(台灣),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國要和平崛起必須要處理兩個問題。一是內部不可以分裂。一個分裂的國家是不可能崛起的,透過外部的崛起來解決內部的紛爭是走不久的,也不是健康的崛起。另一是必須要讓現有的大國對崛起的中國不會感覺到恐懼與威脅,因此,中國不必要去挑戰西方現有的價值體系,但是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的價值體系走。

  在我看來,中國的和平崛起必須達到內外兩個目標:對內而言,必須為整個中華民族創造福祉,建立和諧的社會,在和平崛起過程中要同時處理兩岸的和平發展,也應用兩岸共同的力量來幫助整個中國的和平崛起。對外來說,包括台灣在內的整個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應該只是近現代史上九個霸權國家崛起的模式,它不應該只是資本主義、以西方文明為唯一價值標準的大國崛起,而應該是能夠為整個人類帶來更美好社會的崛起。在本質上,中國的和平崛起應該是中華文明的崛起。

  探討中國如何和平崛起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兩岸如何和平發展也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本文只處理其中兩個問題,一、兩岸以甚麼樣的方式互動,用甚麼樣的路徑和平發展,最能有助中國的崛起;二、兩岸在中華文明的崛起一事上,能夠共同扮演甚麼角色,如何讓中華文明豐富西方文明的內涵。

  美國不會輕易讓中國大陸崛起

  在中國大陸崛起的過程中,不能犯下傳統大國透過擴張或崛起來解決內部衝突或矛盾的錯誤。不但要避免製造衝突,還要避免把外部矛盾引向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的矛盾焦點,以確保中國大陸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郭震遠,〈中國爭取保持和平穩定國際環境的指導原則:對二十字方針的再認識〉,《中國評論》,2013年1月號,頁14)。不過,有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例如與越南、菲律賓的南海主權爭議,以及與日本在東海釣魚台列嶼的主權爭端,都觸動著北京是否要動武的神經。中國大陸要思考的是,西方以美國為首、日本為輔的戰略思考,是否是期待南海或東海成為對中國崛起發動“預防性戰爭”的實驗場域?中國大陸如何在“衝突”與“戰爭”之間妥善拿捏分寸?

  近年來,美國已逐漸將軍事、外交與經貿重心移至東亞地區,美國“亞太再平衡”的具體作為,主要透過“前沿佈署外交”,強化美國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東南亞國家的雙邊安全聯盟,積極參與區域多邊組織,增加貿易與投資,擴大軍事存在,推展民主與人權,全面對東亞地區進行權力再平衡的動作,以維持美國東亞地區軍事、經濟與外交上的領導優勢。

  美國對於中國大陸“再平衡”的戰略,或許還不至於讓它主動發動一場“預防性的戰爭”,畢竟在這個二十一世紀全球相互依存的時代,誰都經不起一場戰爭的折騰,但是會透過與中國大陸周邊地區的共同合作,對中國大陸產生“遏制”的效果。

  美國的目的非常清楚,它要透過與中國大陸周邊的合作,讓世界產生兩種不同的戰略認知:第一、讓“中國威脅論”持續在東亞或世界發酵。美國在東亞“再平衡”戰略講的愈多、做的愈多,愈凸顯出中國大陸對周邊的威脅。如果崛起的中國大陸是和平的,美國為何要將過半數的兵力佈署在亞洲?因此,美國“再平衡”、“亞太需要穩定”、“要相互節制”等政治話語出現愈多,等於愈強化中國大陸對其周邊形成威脅的印象。在這樣的論述下,不論是黃岩島或釣魚島的行為,都容易被詮釋成為中國大陸企圖改變現狀的一個威脅性作為。

  第二、美國反覆暗示中國具有威脅性、企圖改變現狀的論述,將促使中國必須反覆不斷地強調自己是“和平”、“願意接受國際規範”的,如此可以促使中國進入“約束”的國際結構中。而這又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中國“交往”戰略的另一個目標,即讓中國的崛起不能跳脫西方的價值體系。

  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在美國的東亞戰略規劃中,美國與日本及韓國有軍事關係,與東南亞國家亦有密切的軍事往來,澳大利亞是美國在亞太理所當然的夥伴,日本是美國在東亞堅實的盟友,韓國需要美國來處理北韓的核武等問題,東南亞國家需要美國平衡它們對中國大陸經貿依存可能發生的被制約感,在這些周邊地區中,有一個是對美國戰略價值最高,但是美國又最不確定的朋友,那就是台灣。

  對於美國來說,自1949年以後,台灣的安全長期依附於美國,也是美國東亞戰略中不可或缺的扈從者,美國不會放棄台灣這個東亞戰略中的重要棋子。美國一方面用“三公報”來約束台灣不可以走向法理台觸,另一方面又用《台灣關係法》來讓台灣有安全保障感;美國一方面鼓勵兩岸和平交流,因為這有助於美國對大陸的交往政策,可以輕鬆地透過台灣,向中國大陸傳達它西方的普世價值,另一方面又賣些武器給台灣,讓台灣也能成為美國遏制中國政策的一環。台灣多元政治立場下的台獨或獨台主張,也可以被美國運用來牽動中國大陸最敏感的那條神經,也可以作為向北京索取報償的籌碼。

  美國的兩岸政策非常清楚,它贊成兩岸和平發展,它不容許看到台灣獨立,但是也不樂於看到中國統一。如果中國統一,美國在東亞的戰略佈局就缺了一道裂口,甚而全部戰略必須重新規劃。美國希望一個對美國友好的台灣能夠繼續存在,它所期望的是兩岸永久的分治,亦即永久的維持現狀,“分(治)而不(分)離、和(平)而不(統)一”最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不過,美國最擔心的也是台灣,由於兩岸同文同種,自2008年以後兩岸進入大交流時代,一旦兩岸解決了政治爭議,兩岸進入大和解時代,美國的東亞戰略就可能出現漏洞。

  北京應該了解,兩岸關係對於北京來說,其實已經不僅是兩岸關係而已,而是涉及到北京是否能夠順利地突破美國在東亞地緣為北京所設置障礙的戰略問題。

  台灣目前的戰略是政治安全依靠美國,經濟利益與大陸結合,在立場上是維持不統不獨,以維持現狀為目標。北京希望兩岸能夠簽署和平協議,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但是台灣對於美國《台灣關係法》的依賴已經成為所有台灣安全與發展的一部分,北京如果不能夠在兩岸定位與走向上提供台灣一個可以安心與信任的選擇,在一段時間內,台灣不容易改變其現有的與美國合作的戰略選擇,亦即一方面配合美國“交往政策”,另一方面又執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政策”。

  北京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已經提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這段文字表明了北京已經理解“一國兩制”是統一後,而非統一前兩岸的政治安排。十八大政治報告希望兩岸一起探索找出一個兩岸和平發展期的合情合理政治安排。

  確定合情合理的兩岸政治定位
  是兩岸可否融合的關鍵

  針對兩岸和平發展期的政治安排。筆者提出“一中三憲、兩岸統合”的主張。認為兩岸必須在尊重現狀之下,尋求一個能夠既能顧及現狀,又能有助於走向統一的結構與路徑。目前的法理現狀是:兩岸在主權的宣示上是相互重疊,即均包括對方,兩岸的治權均來自於彼此憲法。兩岸若能在此基礎上簽署和平協議,相互承諾不分裂整個中國主權,並相互尊重彼此的治權,這個簽署後的和平協議就成為一份兩岸均必須遵守的憲法性文件。未來有關軍事互信、國際共同參與、經濟、金融,甚而成立相關共同體的協議,均可以成為兩岸第三憲(一組憲法性的文件)的內容。這種兩岸共同建構未來的過程,不再是誰吃掉誰的選擇,才能夠讓台灣安心地與大陸互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