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在法國,對福利制度的改革似乎形成“誰改革,誰下台”的政治規律。
1995年,希拉克上台伊始,提出社會保障拯救計劃。但政府的設想還未付諸實施,就引發了一場全國規模的抗議浪潮,許多改革計劃被迫中止。
1997年,希拉克解散議會,提前舉行立法選舉,企圖強制推行改革。但選舉前,關於希拉克將在選舉獲勝後大幅削減福利經費、推行強硬改革路線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大批福利制度受益人的恐慌,結果左翼在選舉中獲勝,希拉克擬議中的改革尚未實施就胎死腹中。
正是在這種“政治詛咒”下,2012年法國大選幾乎無人提及對福利制度的深刻改革,僅爭論細枝末節,而回避真正的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法國“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覆蓋全國99%的人,並且條分縷析覆蓋各個特定人群,由此造成的相互之間的“攀比”,也拉高了政府支付社會福利的成本;但如果不攀比,則又容易造成社會階層的分裂。
在高昂的福利支出面前,過去35年來,法國從未實現過預算盈餘或平衡。有如養老金赤字已經成為法國政府的一大痛處。
由此,主要候選人薩科齊和奧朗德在經濟上是緊縮還是刺激的分歧,被大選舞台上的聚光燈照著,分外顯眼。選民開始了“站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