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0月北京舉行AIIB首批意向創始成員簽字儀式 資料相 |
美國知名國際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前所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指出,美國敦促中國行使與其不斷增強的實力相一致的領導力,為支持全球發展提供更多資源,這是正確的。而當中國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時,美國卻試圖阻止,這是短視和虛偽的。
大潮流是,新興國家發展壯大,要求提升話語權的呼聲高漲。戰後世界經濟秩序的三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世貿組織,讓新興國家在全球化時代受益匪淺,但已不能適應新興國家希望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要求。而IMF提高新興國家投票權的改革方案卡在美國國會,就是不批,讓新興國家倍感失望而不得不另起爐灶。除了AIIB,中國還主導“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合組織國家開發銀行”,並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盧財長對議員警告拖延批准IMF改革方案的後果:這會損害美國的信譽和影響力,因為別國將質疑美國對國際機構的承諾。新興國家尋找別的出路不是巧合,因為他們對美國在非常溫和理性的IMF改革中困頓不前有受挫感。
大趨勢是,隨著中國崛起,影響力擴大,許多國家希望搭上中國經濟的“快車”。在安全上依靠美國,在經濟上借助中國,在美中之間不選邊,這是亞太乃至歐洲許多國家慣用的“兩面下注,左右逢源”的策略。西方國家一直批評中國搭現行國際秩序的便車,但中國總理李克強日前說:“中國這麼大的塊頭搭誰的便車?中國是和大家一起推車。”當中國願意與大家推車時,美國不應拉後腿。美國的盟友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會追逐中國而去,攔也攔不住。
奧巴馬第一任的財政部高官莫里斯(Scott Morris)指出,華盛頓正在為拖延IMF改革付出代價,有很多國家希望動員更多資本投入多邊發展銀行中,用於基礎設施,美國擋道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立。
怎樣更好地影響中國?
其二,美國應當思考:什麼才是與中國打交道的最佳方式?美國的拒絕參與和隔絕孤立,不利於其對華手法、立場、戰略的宣示與實施。
美國的對華手法是,要與中國進行接觸,試圖通過接觸來影響和改變中國的政策走向。然而,美國拒絕甚至阻撓AIIB,顯然不是能夠達到美國預期目標的好手法。
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指出,美國對待AIIB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你拒絕加入,拒絕接觸,又如何影響和塑造AIIB的決策呢?伯格斯滕說:美國對AIIB透明度、採購和反腐標準不夠的擔憂是合理的,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加入該機構,從內部實現變革。所謂在外面挑毛病會更加有效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美國的對華立場是,無意遏制中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認為穩定繁榮,遵守國際規則的中國符合美國的利益。然而,美國拒絕甚至阻撓AIIB,坐實了外界對美國有意遏制中國的猜想,也無助於中國按國際規則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