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兩岸貿易正常化與自由化協商艱苦,進程緩慢
ECFA早期收獲清單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自由化項目太少,90%以上的兩岸貿易仍然面臨較高的貿易壁壘,特別是台灣當局歧視性的、限制性大陸貿易政策影響到大陸對台出口,使得兩岸貿易未能實現其可能的發展規模,並遠未充分發揮其對兩岸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影響到兩岸需求者特別是消費者的福利。
事實上,台灣當局至今還禁止2114項產品從大陸進口;已准許的進口項目8574項,除了台灣當局在ECFA早期收獲清單中和在其他協議中承諾減免關稅進口的部分項目之外,絕大部分仍然面臨較高的貿易壁壘,並有703項屬於有條件進口項目。兩岸貿易正常化與自由化進程緩慢,還體現在ECFA下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協商艱苦,進展較慢。而自由化程度有限的服務貿易協議還躺在台灣的“立法院”。
(三)陸資入台投資面臨歧視性政策壁壘,不如預期
眾所周知,台灣當局對台商赴大陸投資實行的是嚴格管制下的逐步有限開放,至今仍然設置投資限額與技術轉移管制。
而在陸資入台投資方面,台灣當局更是遲至2009年6月底才予以有限開放,而且實質性開放進程緩慢:其一,在長達2年9個月的前二階段的開放中,台灣當局開放給陸資投資的業別項目相當有限,對陸資投資有吸引力的行業領域更少;其二,台灣當局對陸資投資人資格限制過於嚴苛,能夠入台投資的陸資企業有限,並設定嚴苛的管理門坎與歧視性的限制條件;其三,台灣當局關於陸資來台投資的相關規範及配套措施不力,損及陸資入台投資的便利性,降低陸資入台投資意願。這些限制性與歧視性做法,加之存在兩岸關係穩定性之虞、資訊不對稱等其它因素,制約了陸資入台投資的意願、步伐與規模。
據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5)統計,截至2014年底,核准陸資入台投資案僅619件,投資金額約11.99億美元,遠不如預期。陸資入台不如預期,未能充分發揮其對台灣經濟成長、就業的作用潛力。2014年全年核准陸資入台投資件數為136件(占3.66%),較2013年減少1.45%;投(增)資金額計3億3463萬1千美元(占5.48%),較2013年減少4.25%。這與核准僑外資入台投資件數增加11.57%、投資金額增加16.96%形成鮮明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