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驢歸思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此圖為唐伯虎“打通”文人畫與職業畫的創新傑作。
|
中評社香港12月1日電/姑蘇晚報報道,以傳統的美術史觀點來說,“明朝文人唐伯虎是當時最著名的職業畫家”是一個不太準確的定義,因為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是兩條不能合流的溪水。今天如果換個角度說呢,唐伯虎是文人堆里畫得最棒的一位畫家,同時也是吳門畫派宗師中學識淵博、科舉功名最高的一位文人。
當畫成為商品時美術史被狠狠向前推了一步
中國古代名畫既是歷史記錄,也是精神食糧,更是社會財富,這些不易保存的絲織品和紙質品的收藏史,從西漢的武帝、明帝時就開始有了明確的記載。而且從那時起,名畫作為改朝換代的一個標誌,在不同姓氏的皇朝之間不斷易主、換手。但是對於名畫作者們完成創作後是上交、饋贈還是出讓這些勞動成果,史料卻似乎罕有記載。
作為一種特殊的才能和需要相當經濟實力支撐的奢侈品,掌握繪畫技藝並且有畫作傳世的,只能是屬於上層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他們在畫作中表現了自己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價值取向,但又因為各自生存時空的影響,漸漸摻和了一些道家與釋家的思想。這個鮮明的特征在中國畫的最大支派———山水畫中表現得最為突出。文人士大夫們在雅集結社、詩詞唱和中畫上幾筆,把詩之餘詞之韵再用想象的圖像“具化”一下,繪畫的功能大約就走到這一步了。
但是較為穩定的傳統終於在明朝中葉出現了變化。從元末戰亂和明初苛政中終於緩過氣來的蘇州,手工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大繁榮,許多商人和地主依靠手工業發家致富,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商業活動帶來了活力。市民階層、中產階級開始壯大,這個人群的精神需求和藝術審美在繪畫史的舞台上開始現身,過去只在深宮內廷和文人士大夫之間交流的畫作,現在成了可以自由購買、交易的商品。———中國美術史因此被狠狠向前推進了一步,從此對一張畫作和一位畫家的評判就出現了一個綜合體系,學術的和市場的,直至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