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他們因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而走紅,又因隨之而來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身價倍增。
他們就是經濟學家。
日前,新民晚報記者用時一個月的調查發現,在大大小小的官方或非民間論壇上,或衣冠楚楚、或不修邊幅的經濟學家頻繁出現,縱論經濟走向、把脈市場動態,成為諸多參會者和媒體追逐的主角。和演藝界的明星一樣,在邀請方——中介機構——經濟學家之間,已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而頻繁走穴、趕場已成為部分經濟學家的“主業”。
見聞
鏡頭一
郎咸平“出場費”數月漲一倍
“你們要知道,我的出場費是上漲的了。目前是15萬,不過具體價碼也是可以談的。”3月17日,當記者提出要採訪經濟學家郎咸平一個經濟問題時,他這樣表示。對於記者的問題,他“拒絕發表言論”,給出的兩個理由是“這個問題不是我所想回答的問題”和“我很忙,明天去北京,參加個演講,之後請我吃飯的人都排成排,應付不過來”。郎教授因當年“郎顧之爭”一炮而紅,現在又因金融危機而頻繁亮相。在去年上半年我省某電視台舉辦的為期兩天的論壇上,被扣除了其他費用後,郎咸平拿到了12萬元。而在去年下半年陝西某媒體舉辦的論壇上,郎咸平小半天演講拿走的費用是稅後6萬元,據主辦方表示,當時還是“通過一些關係找的”。由此看來,短短數月,郎咸平的報價已漲了一倍。
鏡頭二
金岩石提前一個月預約都沒戲
經濟學家現在究竟火到了什麼程度?或許3月20日新民晚報記者與北京某公關公司工作人員的一段對話,能從另一側面說明問題。
記者:舉辦一個有關當前資本市場發展的論壇,邀請國金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先生,能請來不?
公關公司:論壇時間定在什麼時候?
記者:4月中下旬。
公關公司:恐怕不行。金老師4月份的檔期已經全部滿了,想請金老師只能等到5月份以後了。經濟學家現在太忙,這不危機了嗎,大家都想從他們那抓根“救命的稻草”,所以你得提前預約。
另一個事例似乎也能佐證。
宋鴻兵,因為《貨幣戰爭》一書而名聲大噪。當然,名氣的提升直接帶來的是身價的暴漲。
“宋先生現在出場費得10萬。去年宋先生講了100多場。你們如果在4月份,宋先生是沒有時間的。”
電話那邊,是記者好不容易才聯繫上的宋鴻兵的助理。
鏡頭三
經濟學家的“明星範兒”
五六個精壯的年輕人圍成半環形,簇擁著一位經濟學家快步走上講台,經濟學家邊走邊向台下揮手致意。1個小時的演講結束後,又被如此簇擁著走出現場——這是新民晚報記者2008年11月在長春市參加一經濟論壇時看到的場景。“實不相瞞,現在很多經濟學家難侍候著呢。有關演藝界的明星新聞你們都看過吧,其實,現在很多經濟學家出場的‘範兒’不遜於那些明星!”3月10日,北京某公關廣告公司的於萌萌告訴新民晚報記者,她列舉了當前很多經濟學家開出的條件:先看有沒有檔期;如果參加,要帶助理;往來必須坐頭等艙;食宿必須在五星級酒店;一同參加活動的其他經濟學家的檔次;自己的出場順序;甚至活動邀請了何種級別的新聞媒體等等。“條件稍不滿意,就不來,反正很多邀請在等著呢。”於萌萌無奈地說。
新民晚報記者也曾在某活動現場的後台親眼看到:一位國內頗有名氣的經濟學家就帶著兩位助理出席,其中一位是專門的私人生活助理,和記者打招呼時,助理拿著兩片保健藥和一杯水,等著經濟學家服用。當經濟學家帶著兩位助理準備離開時,其中一名助理攔住欲採訪的記者:“我把電話留下,你的問題我轉給老師,他今天太累了。”看來,經濟學家的助理和明星們的助理,工作職能幾乎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