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中國經濟無崩潰之危有致冷之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0 11:23:42  


最新的結構調整的內容,還有個重點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長期積累”,主要是員工工薪問題和城鎮化問題。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美國世界日報9日社論說,上半年的最後一月,中國經濟再現走勢難測、調控兩難之狀。“率先復甦”的歡呼聲、防止過熱的警笛聲還在迴響,經濟由熱轉冷的可能已經出現,內有溫家寶要提防“二次探底”,外有人散布“中國崩潰論”。由於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有重要影響,其下半年到底呈何走勢,還真值得關注。

  如果較深入地考察中國經濟,看看其內部和外部因素、經濟和非經濟因素,中國經濟的“崩潰”之說,似可置之不理,但中國經濟的轉涼甚至偏冷,則似有跡可循。

  社論說,按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今年首季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1.9%,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升2.2%。其後的4月和5月,數值相近,經濟整體呈現高速長、高物價的“雙高”現象。據此,不少中外機構均調高對中國全年GDP增長的評估,早些時侯還傳出防止過熱之議。

  隨著先後出現希臘危機和歐債風波,令國際上“二次探底”說熱銷,加上歐債風波影響中國對歐洲的出口,中國內部固定資產投資的縮減,以及政府接連推出壓抑樓價、股市接連下挫等影響,中國經濟也有“二次探底”之憂。但以目前中國經濟的走勢,以及當局調控的實力而論,中國經濟不可能因資產泡沫破滅,而出現經濟崩潰。但在直接經濟因素之外,中國經濟可能受到三個間接因素的影響,而有溫度降低的可能。

  社論說,首先一個間接因素,是“統計打假”。中國國家統計局、監察部和司法部,已開始聯手組織全國性統計造假現象,而“統計打假”,又以對GDP的檢查為重點。目前三部委的聯合執法,號稱要嚴肅查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理一批頂風作假的責任人,堅決遏制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現象,進一步淨化統計工作環境。

  眾所周知,中國的統計造假,GDP統計是最大的嫌疑。連續出現大多數地方GDP增速,高過全國平均數的怪現象,雖為人詬病,但怎麼也改不過來,因為地方官靠政績升遷,而最大的政績,就是GDP。這次聯合執法,雖然難以斷根,但至少在GDP擠水分上,會收到即時的效果。水能出多少難以斷言,但拖低一點GDP,是可能的。

  再一個間接因素,是“調結構”。由於忙著保增長、大投資,調整結構的口號從去年喊到今年,一直沒有真正落實。國務院最近議定,從下半年開始,大意也就是過了6月,就要真正動手。而“調結構”實際上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包括解決內需與外需問題,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解決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的問題,解決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而最新的結構調整的內容,還有個重點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長期積累”,主要是員工工薪問題和城鎮化問題。

  結構調整從長遠來看,是會有利於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但從近期來看,以上結構調整, 真正推行起來,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對經濟增長受到拖累,放緩增長腳步。

  最後是體制改革問題,今年是第11個“五年規畫”最後一年,也是國務院的任期屆中之年。由於金融危機等原因,中國各方面改革均放緩,但眾多改革又已不可再等。據此,國務院日前已批轉了國家發改委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內容涵蓋經濟體制改革的11個方面,包括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化國有企業和壟斷性行業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協調推進城鄉改革等。

  由於國務院要求“確保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十一項重點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這意味著這些改革大部分在今年要鋪開,其中如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更是要先行一步。推進經濟體制的改革,有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但改革又必然觸動利益機制,打破利益格局,令經濟運行受到一定的影響,乃至放緩步履。

  社論說,於此,中國經濟運行模式,將出現一定的變化,經濟增長有可能放緩,甚至出現轉冷變涼的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