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員工聚集畫面 |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富士康以其極為出色的代工能力征服了全球合作夥伴,卻始終苦於沒有一套讓自己滿意的“員工解決方案”。
身為“90後”的一員,王大橋(化名)2010年來到富士康,成為深圳龍華廠區iPad 3生產線上的一名工人,平時的工作是把那些從各個地方運來的零件組裝起來,成為一台完整的iPad 3。電池、主板、攝像頭、屏幕和外殼——這些零部件會按照不同的組,分配給工人進行流水作業。
“工作雖然枯燥一些,但是別的地方也許拿不到同樣的工資。”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0年6月份的時候他的底薪從900元上調到1200元,到了2010年底,他的底薪已經漲到了2000元,而到了今年3月份,底薪升至2350元。王大橋說,加上加班費,他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4000元左右,一年下來,他可以用這些錢為家裡置辦一些新的家具。而他周邊的工友,更多的屬於“及時享樂”型,每個月剩下的錢並不多。
據了解,目前在富士康中,“90後”的隊伍正在逐漸壯大。在富士康的基層員工中,“80後”、“90後”打工者,已經超過了85%。
富士康工會副主席曾經對外描述過他眼中三種典型的富士康年輕人:一種是家庭條件較好,出來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看世界,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轉過一圈後,再回去成家立業。
另一種是家庭條件差,出來打工,把每年掙的錢都攢下來,3年攢到五六萬,回家蓋房結婚過日子。
還有一種有理想、有事業心,能吃苦,利用富士康提供的從專科到博士的培訓,實現自己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