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台灣“厭世代”的現實困境與破解

http://www.CRNTT.com   2024-12-01 00:00:41  


 
  3.學會自我調適,緩解厭世情緒

  “厭世代”所面臨困境的癥結點,短期內靠政府處理和解決并不容易。因此,厭世青年要學會適應新環境和自我心理調適。“厭世”的情緒很大一部分是源自對未來的迷惘,以及在社會快速變革下,擔心被時代拋下或落於底層的焦慮。然而,長期根植於東亞社會的考名校、找體面且高薪的工作、買車買房等“成功標準”,也不斷加重當代青年的彷徨感。針對改善焦慮感,心理學大師羅洛·梅曾提出,首先要學會坦然面對產生焦慮的情境,承認自己的不安。接著探索焦慮產生的原因,即個人所認同的哪種價值觀面臨衝突,以及這種衝突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最終,重新安排自己的目標,負責且務實地逐步達成這些目標。⑳如此,既可以改善焦慮感,迷茫和彷徨感也會隨之迎刃而解。

  身處轉型期與結構困境中的厭世青年,如能學會自我調適心理,提升內心的力量,亦可突破厭世感。而在這樣厭世的社會氛圍下,仍有一群年輕人堅持創作,利用厭世商機順勢獲得發展,例如靠畫厭世插圖爆紅的“厭世姬”,以創作厭世詞曲風格著稱的獨立樂團如“草東沒有派對”“康士坦的變化球”“好樂團”等,還有將厭世情感投入經濟生產,例如經營民宿、咖啡廳,乃至創造各式各樣的“療愈系”文創產品,企圖從有溫度的故事與情感中發掘商機,以故事交換感情,尋求附加價值,找到立足之地。而這些機會正是“厭世代”通過自我心理調適,化危機為轉機,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從而順利“脫魯”(脫離魯蛇行列)。 

  五、結語

  每一種社會現象都有深厚的經濟基礎,也是一定時代演化的產物。“厭世代”標簽的出現并非偶然,它是階段性社會矛盾下青年群體心態的一種反映。以情感狀態來看,帶著一種消極悲觀、疲憊無力、絕望、對未來迷惘的負面壓力感。實際上,這是經濟高速發展過後出現的一種低欲望狀態,是一種“求而不得便放棄”的狀態。這種低欲望的傾向有一定的客觀性,也可以作為時代脈絡之下的合理選擇,但這樣的狀態不宜持續太久,否則年輕人會錯失很多成長和發展的機會,而社會的創新與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這樣的時代當中,走出舒適區并結合興趣去探索和發展自己十分重要。面對嚴峻的就業環境,台灣厭世青年除了兼職多份工作外,還可以前往大陸來體驗不同於島內單一的就業環境,也許大陸的工作機會可以幫助青年打破窮忙的現狀,從而在兩岸融合發展大潮中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