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台灣“厭世代”的現實困境與破解

http://www.CRNTT.com   2024-12-01 00:00:41  


 
  二、“厭世代”的群體表徵

  “厭世代”不衹是網絡流行詞彙,更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狀態。這種生活態度主要表現為一種全面的倦怠感,涵蓋了工作、社交、功績追求以及自我價值感等方面。這些表現被視為是一種遠離生活的療愈,其直接的意義是對自身生活無奈的情感抒發。

  1.厭工作:工作倦怠

  由於“厭世”情緒大多來自工作,抱怨或嘲諷工作是“厭世”的重要表現。台灣“厭世代”深受低薪所困,每個月微薄薪水衹能勉強度日,工作衹是實現基本溫飽的手段,面對低薪和物價、房價高漲等重重挑戰,以及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許多青年深感無力無奈,衹能把對政府政策的不滿和工作煩悶的心情在社交網絡中抒發。於是,網絡中湧現出大量抱怨工作煩悶、職場壓力或瑣事以及抒發不想上班的厭世語錄。如許多青年自嘲為“社畜”,是一周有七天不想上班的“喪班族”,吐槽“上班後會發現,你沒有下班時間!”還抱怨“累得連狗都不如,卻薪水少得像月經”,⑦等等。這些詼諧幽默的厭世語錄抒發了當代青年對現狀的無奈。而這種風格非但沒有引起不滿,還深受“厭世代”的歡迎與追捧。

  普遍的低薪,使厭世青年不再願意為了換取報酬而犧牲個人的健康和時間。相反,他們更滿足於生活中的“小確幸”,即以消費獲得片刻愉悅的心態。對於“厭世代”青年來說,肯定自我價值的來源,已不再單純衹是朝九晚五的工作、領固定薪資的生活模式,而是找尋能“實現自我”的那一點可能。這種心態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品質的重視,以及對過度工作和壓力的抵觸。因此,厭世青年對工作層次和薪資報酬不太看重,但對工作的清閑性較為重視,更加強調能將工作與生活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彈性安排時間。因此,不再以工作為第一優先,是“厭世代”與上一個世代最大的差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