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如何認識真正的台灣史

http://www.CRNTT.com   2019-02-03 00:02:32  


 
  日本人殖民台灣五十年,也嘗試用“皇民化”改變台灣人認同,放棄中華文化信仰,但是日本人最終讓台灣人都信仰神道了嗎?台灣迄今仍有人喜好日本料理,喜歡日本生活文化,但是這是屬於廣義的生活多元,台灣一樣有人喜歡法國料理,美國豪宅、麥當勞,外國電影,信仰基督教,但這就可以作為台灣是多元文化的理由嗎?如果依這個標準,日本的文化來自中國,民主制度來自美國,但是為何日本人迄今未嘗強調自己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度?美國、加拿大等移民國家可以說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其原因在於不同人種、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確都有相當的數量與代表性。

  “多元文化”是一個泛稱,從地理大發現、西方殖民開始,全球化已是一個現象,如果廣義來說,全世界沒一個地方不是多元文化。若深入探討,“多元文化”裡面各“元”的“量”的比率與“質”的價值差別是關鍵的評量標準。如同在海水中加一些糖,我們不會說它是糖水,也不會說它是糖海水,我們可以用最寬廣的定義來詮釋多元文化,但是絕對不是如當權者所說的,“台灣是多元文化,不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

  所謂“台灣是多元文化,不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是當權者或若干學者完全背離知識、為政治目的而服務的說法。在台灣,中華文化所占“量”與“質”的比率遠遠高過其它文化或生活習慣。這不是中華文化的霸權說,而是歷史與當代生活中的事實。以“多元文化”為包裝的“去中國化”論述可以休矣。

  台灣經歷了幾個政權,荷蘭算一個,明鄭也算一個,比較長久的是清朝的212年,日本殖民五十年,“民國政府”從一九四五年迄今。隨著“去中國化”的推動,在現有的教科書及台灣政治主流論述中,以下的圖象愈來愈明顯:(一)在台灣全面民主化以前,所有的政權都是外來政權,其中有好有壞;(二)清朝治理期間叫做“清領”,即清朝占領、領有,在台是消極治理,直到1862年台灣實際開港,1875年設台灣巡撫後,才開始認真治理台灣,但是短短幾年就結束了;(三)日本是依《馬關條約》合法統治台灣,因而要用中性的“日治”,表示日本統治、治理;(四)台灣是日本一部分,台灣人就是日本人,儘量避免使用“殖民”用語;(五)日本帶給台灣現代化建設,培養台灣人現代法治意識,功勞最大;(六)蔣介石政權帶頭打壓台灣人的本土意識,有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惡行,外省人迫害台灣人,表現最差;(七)1945年起治台的“國民政府”與1949年以後來台的國民黨政權汲取台灣人的資源,威權統治,近年更是“親中”、“賣台”。

  最後兩點已經遠遠超過“認知圖象”,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後將其落實,訂立“不當黨產條例”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將1945年8月15日到1992年11月6日這段期間視為“不正義”的威權年代,需要轉型。而其中又以蔣介石為罪魁禍首,因此要拆其紀念堂,毀其銅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