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之台灣視角研究
  作者指出,台灣方面普遍認為,美國是“美中台”三邊關係中的平衡者、主導者;美台軍事關係是美國發揮其影響的主要途徑;美國因素及其影響正在發生變化。台灣方面還認為,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主要受到以下方面的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中美關係、美台關係和兩岸關係。大陸和台灣對於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的認識,既有明顯差異,也有重要的相同之處。這不僅反映了大陸和台灣各自對於美國因素認識的異同,而且反映了各自對於兩岸關係深層次認識的異同。……
增進一個中國共同認知 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的政治報告,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國家發展戰略,也指明了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總體趨勢以及對台工作的任務目標。結合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認真學習報告中對兩岸關係的新論述,我們能從中領會出諸多深刻內涵。……
當前兩岸文化認同的問題與前景
  認同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研究中的重要問題。認同首先是從“身份”開始的,明白“自我”的身份即個人和團體是什麼,歸於哪一類,扮演什麼角色,遵守什麼樣的規範。然後,認同是一個認知“自我”和“他者”的關係的過程,這裡“他者”可能是個體、團體、民族或大共同體,在過程中“自我”和“他者”的界線逐漸模糊,甚至超越,“自我”和“他者”就互相融合歸於一體。認同問題對於兩岸關係的現在和未來都極具意義,兩岸學人已經發表了大量成果。……
從十八大報告涉台內容看兩岸關係發展前景
  中共十八大報告涉台內容,從原則、方向、路徑等各方面系統闡述了中共在新形勢下的對台方針政策,是科學發展觀在台灣問題上的具體化,是當前與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綱領性文件。報告涉台內容內涵豐富,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思考。……
孫亞夫:客觀地、全面地、辨證地看待認同問題
  由兩岸統合學會舉辦的“台北會談”12月10日上午在台北福華飯店登場,連續兩天議程的主題是“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頭銜與會的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分別致辭,就兩岸的認同與互信及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若干基本問題發表了重要意見。為便於讀者閱讀,本刊特將孫亞夫兩次致辭集合於一文,敬請垂注。……
客家與媒體:影響力穿透整個中華民族
  如何看待客家與媒體的關係?作為一個客家人,我認為,如果以少數族群權利概念或者多元文化主義的理論來作分析,很難做到深入把握客家與媒體關係的內涵實質,容易給表象迷惑,讓客家與媒體的關係變成弱勢者的概念。所以,如果要分析客家與媒體的關係,就必須放在客家精神的範疇中,加於對照、反思以及獲得新的啟示。……
增進政治互信 深化和平發展
  兩岸政治互信,泛指兩岸雙方在政治領域內的信賴感,雙方不但需要具備自信,而且互賜信心,從而實現雙方政治言行的可預期、可信任及可塑性。兩岸政治互信既是兩岸政治上的相處之道,也是雙方複雜微妙的互動境界,更應是雙方著力追求的價值準則。增進政治互信已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議題,五年來的實踐經驗充分表明,兩岸政治互信增強,兩岸關係就較為順利,發展動力就較為強勁,兩岸同胞的利益就得到保障;兩岸政治互信削弱,兩岸關係就出現波折,發展動力就會萎縮…
機遇與挑戰推動兩岸關係邁入新局
  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親歷者,20多年來,我參與過多場兩岸關係研討會,親眼目睹兩岸衆多學者由青年、中年而步入壯年、老年,親眼看到他們由滿頭青絲到斑駁雜色、白髮蒼蒼的變化;但值得高興和驕傲的是,我們兩岸學者的心血沒有白費,我們的白髮、我們的爭論、我們的腦細胞沒有白費。因為我們為兩岸避免了一場戰爭,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把握住了重大的機遇!……
“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之比較分析
  2012年3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京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吳伯雄提出了“一國兩區論”,①隨後馬英九在“5.20”就職演說中再度重申了“一國兩區論”②。201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出席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並致辭時提出了“兩岸一國論”③。那麼,對於台灣方面的“一國兩區論”與大陸方面的“兩岸一國論”該如何解讀?該如何評價?二者有何重疊和差異之處?如何求同存異,將這兩個論述融合成為讓兩岸均…
兩岸關係中“一”與“二”的辯證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國人的歷史辯證法,也是對中國漫長歷史過程的直觀把握。這個樸素的歷史辯證法常常被用來說明兩岸關係的未來歸宿。但是兩岸在實現最終統一之前,要經過一個“尚未統一,但也沒有分裂”的獨特階段,而且這個階段將存在相當長時間。顯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思維無法為這一階段的兩岸關係提供宏觀指導。我們需要新的思維範式。……
十八大後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五大政策建議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大針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總體形勢,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行動指南。十八大報告涉台部分所提出的基本任務以及對兩岸關係重大問題的基本主張,雖然合情合理、務實可行,但在目前的兩岸現實下要想穩步順利推進,其首要關鍵仍然是必須千方百計地鞏固和增進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的政治互信。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期,這將是一個對兩岸信心…
再論構建聚興中華兩岸“大屋頂”
  2012年10月18日台灣《中國時報》系《旺報》以《構建聚興中華兩岸大屋頂》為題,轉載了筆者的論文《包容性體制創新論——關於中國改革、兩岸整合和新普世文明的理論探討》的“前言”和有關“兩岸整合”部分。中評社從台北作了報導,在海內外引起注意。……
“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與啟示
  “九二共識”是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字之一,無論兩岸關係緊張或和緩,僵持或發展,“九二共識”都成為雙方爭執的焦點所在。究其原委,蓋因“九二共識”是在國家尚未統一情況下,兩岸關係良性互動,正向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既是共識,而且是原則問題上達成的共識,就意味著雙方為使兩岸關係能在雙方尚有重大政治分歧未解決的情況下得以向前發展,在考慮了歷史與現實,原則性與靈活性等眾多因素後,於爭拗中找到了都能接受的交集,並願意共同加以…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綫勢將長期延續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綫勢將長期延續   2012年11月8號,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開,胡錦濤總書記最後一次代表中央作政治報告。十八大政治報告無疑是引人關注的,因為她代表了中共中央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路向和戰略部署,不僅引領中國,更牽動世界。對於兩岸關係也是如此,兩岸的政治觀察家們都在關切十八大後中國大陸的對台方針路綫有何發展變化,都在字敲句推地分析報告中關於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論述
淺析“一個中國框架”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今年初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先後就如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引起兩岸高度關注。其中,“兩岸同屬一中”、“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等概念與表述尤其引起島內輿論強烈反響。有人解讀,這些表述釋放了大陸相當的善意,也有人稱這是大陸長期以來的主張並無新意,也有人稱大陸有意以“一中框架”取代“九二共識…
改變正在發生——從宏觀層面觀察謝長廷大陸行的“蝴蝶效應”
  所謂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筆者認為,用蝴蝶效應的視角去觀察評判民進黨重量級“天王”謝長廷的大陸之行較為恰當貼切。連日來的各方反應已表明,蝴蝶的翅膀已經搧動,無論人們承認與否,改變正在發生,改變將要發生!……
從馬英九兩岸及對外關係政策目標看其相關新人事安排
  隨著江丙坤、賴幸瑗分別辭去海基會董事長、“陸委會”主委,9月19日島內媒體報導,賴幸媛將接任“駐WTO代表團大使”;前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將接任“駐美代表”;“駐美代表”袁健生接掌“國安會”秘書長;國民黨秘書長林中森任海基會董事長;“陸委會”主委由“國安會”諮詢委員王郁琦接掌。“總統府”秘書長由“外交部長”楊進添接任,“駐歐盟代表”林永樂接任“外交部長”。馬英九這波兩岸、“國安”、“外交”人事變動引起島內外各方高度關注。……
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2009年奧巴馬執政伊始,即大力鼓吹、積極推進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到2011年下半年,這一戰略調整已經初步成型。三年多的調整進程越來越清晰地顯示,美國亞太戰略調整,是美國被迫戰略收縮中的調整。這一基本性質決定了調整的特點和影響。……
美國最終會否“棄台”
  自去年以來,美國國內因台灣問題產生的“棄台論”不斷滋長,在政界、學界均受到熱議。時至今日,“棄台論”不僅被美國官員數度提起,而且在美國處理美中關係及台灣問題上儼然成為一種重要的論述和思維。近日,前美國駐中國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 Jr.)和小布什時期的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哈德利(Stephen Hadley)幾乎是在同一時點上分別就台灣問題發表了不同的見解。特別是哈德利表示,中國更強大了,要求美國減少對台軍售的…
台灣中南部民眾個性特點及對社會政治生態的影響分析
  從島內民調和學者研究成果來看,台灣中南部民眾個性特點和政治行為與北部民眾存在一定差異。差異形成的背景較為複雜,有歷史的原因,有資源佈局的關係,有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不均,更有國民黨當局長期“重北輕南”政策的影響,以及民進黨刻意強化“南方意識”和南北矛盾的政治操作。中南部民眾相較北部偏向支持民進黨,“台灣主體意識”濃厚,“台灣人”認同較強烈。台灣社會這種南北差異和南北矛盾,一直是台灣社會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對島內政治生態具有重要影響。……
   共1226條﹐第47/62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