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9年3月號,總第13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胡錦濤六點意見與台灣政局

  其四為既然對北京而言,這是一篇對台政策全方位的指導性綱領講話,並且明確提出“六點”具體方向作為指導方針。因此,短期內透過加強內部學習,積極研擬具體短、中、長期策略,特別是短、中期操之在己的策略與期待跟台灣互動以體現自身目標的策略,乃成為中共各涉台工作部門推動對台工作的當務之急。於此台灣方面也應該積極面對與因勢利導,形塑一個符合台灣利益的兩岸關係發展。

  台灣應精確解讀且不宜在文字上輕率回應

  如果台灣能夠正確解讀的話,我們怎麼來幫這篇談話作一個清楚的只定?

  面對“胡六點”所提諸多政治性的原則與議題,外只究竟應該如何解讀?筆者認為:

  其一,“胡六點”既然作為中共對於當前與未來對台政策最為首要的指導性綱領,自然不可能迴避掉北京對於對台政策中的政治性原則與目標的宣示與堅持,因此對於北京高談一中原則強調和平統一,乃至面對兩岸當前所面臨到的兩岸定位、外交空間、軍事互信等敏感議題,有所觸及其實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其二,北京也記取了歷史的教訓。北京認為兩岸如果只停留在經濟性與事務性的協商,而無法在兩岸政治性議題上也能夠有相適應的進展,則恐怕將重蹈1992年兩岸兩會開始進行事務性議題協商時,兩岸雖然在經貿社會交流漸進,但台灣方面卻透過外交與內政上的動作,以時間換空間而讓兩岸關係在政治上漸行漸遠。

  其三,北京也想抓住馬“總統”執政時期的難得歷史機遇。雖然北京也瞭解“胡六點”所提諸多兩岸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重大議題,並非馬“總統”第一任任期內所能夠完全實現,此外,台灣也可能會面臨到政黨再次輪替。因此如何在馬“總統”第一任任期內或是連任的八年內,抓住歷史機遇積極形塑一個符合北京所期待的兩岸政治氛圍,不論是短期內積極的反獨,或是中長期有效促統,自然是中共對台政策兩個寄希望的重要貫徹的方針標的。

  其四,北京當然也瞭解到如果政治、外交、軍事等議題不能妥善處理,也必然會影響到兩岸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的互動、交流與協商。

  雖然中共在“胡六點”中,所提有關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政治與軍事互信議題,乃至有關台灣國際空間等外交敏感議題,引發外只高度關注,在中共對台政策上與兩岸互動上,現階段中共是否改變“反獨重於促統”的對台政策與“先經濟後政治”的對台協商原則?筆者認為,北京現階

  段對台政策仍然是稟持反獨重於促統的原則,在與台灣各項議題的協商上仍然是先經濟後政治。

  胡錦濤在六點談話的第一點中強調:繼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王毅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個不斷實現的過程,應根據實際需要和客觀規律,通過兩岸溝通做出輕重緩急的安排。總體上仍宜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先經濟後政治、穩步紮實推進的基本思路。在不間斷接觸中增進相互瞭解,積累共識;通過逐步解決各種問題,保持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勢頭。

  因此,“胡六點”的提出雖然體現了北京方面希望透過兩岸建立和平框架、簽署和平協議、最終達成和平統一的政治願景目標,但並不意味著北京現階段在對台政策與兩岸協商上,已經改變了“反獨重於促統”的對台政策與“先經濟後政治”的兩岸兩會協商原則。“胡六點”的提出固然揭示了北京對台海和平的高度重視,並將其作為未來對台政策的主導性綱領文件,但並不意味著短期內在兩岸兩會的協商談判機制上,北京會更玄易轍的大力推動兩岸政治性議題的協商。

  “胡六點”可開啟兩岸政治性溝通對話
  但短期內難透過協商簽署和平協議

  “胡六點”的第六點提出,“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這意味著在兩岸統一前,可以建立一個過渡性的政治關係,而“和平協議”可以作為兩岸未來“政治關係”的法律框架。此外,胡錦濤也談到,“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復歸統一”一詞也顯示中共將兩岸定位為內戰所遺留的問題。這些雖然也引發了仁智互見的討論空間,但“胡六點”的第一點,也開宗明義揭示兩岸的政治關係必須以“恪守一個中國”做為基礎。

  換言之,就北京而言,“一個中國”可以說是“和平協議”的前提與基礎。在北京不可能放棄“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值得外只關注的是:北京對於“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和平統一的堅持,究竟是憑藉著自身的堅持與貫徹來落實體現?或是需要台北接受認同作為前提要件(並且不允許各自表述)?或是期望在兩岸互動協商中透過協議文字加以落實體現?未來北京三種不同形式的堅持與作為,對於兩岸互動的影響自然並不相同。短期內,要讓北京放棄“一中”原則與和平統一訴求並不現實;同樣的,不允許台北堅持互不否認式的各自表述,或期望透過兩岸協商或協議將“一中”落實體現也顯難達成。兩岸目前對於“和平”有共識(雖然對於和平前提並不完全相同),對於“統一”並無交集;對兩會協商的“九二共識”有共識(雖然表述並不一致),對於“一個中國”尚無交集;對於兩岸的分裂主要源於當年“國共內戰”所致有共識,但對解決當前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是否沿用“內戰思維”則無交集。

  因此,如何求同存異殊值重要,特別是在各不失自身立場原則下,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社會、交流等各層面,尋求出短期具有良性互動之標的與作為殊為重要。

  對此,台灣方面應該怎麼樣來回應?我相信大家講的是對的,就是應該比較審慎的來看待。所謂審慎的來看待,就是不需要在文字上太早作一些比較屬於輕率式的論斷。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篇綱領性的文件,以及對台政策的指導方針,所以現在來論述說這篇綱領性的文件跟指導方針,會對台海投入哪些短中長期不同的影響,我覺得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取決於現在跟未來雙方能不能建立起一個良性的互動。

  鄭安國:“胡六點”的重要性超過
      大陸其他對台政策文件


鄭安國(前“陸委會”副主委)


  對於胡錦濤這篇談話,我不從正面或負面來看,但我覺得它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超過了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週年的重要性,因為當年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的時候完全是從中共的角度要怎麼做,完全沒有思考到《告台灣同胞書》本身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同時,胡錦濤這篇談話的重要性,也超過了後來大陸很多的兩岸政策文件。

  胡錦濤這篇講話,從三十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開始,一直述下來,我覺得越到後面越重要,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後一句話,即“建構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框架”。胡錦濤這篇講話的第一句是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週年,其實是最不重要的,最後一句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胡錦濤在擔任國家主席和總書記之後,對兩岸政策和台灣問題有自己的觀點,而且他的這些觀點、思維,從開始到現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凸顯。當然,這期間,大陸、台灣及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的發展與變化,讓胡錦濤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兩岸政策。

  因此,胡錦濤這篇重要的綱領性文件,不管我們贊成不贊成其中的若干觀點,我覺得都應該很細心地來看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