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兆清 江蘇省南通市 南通大學廣電新聞班學生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五四運動九十一周年了。
5月4日,這是一個在中國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它提醒我們回到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年代,回望那段讓人感奮不已的歲月。
時光回溯九十周年,中國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這場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直接導致了這場運動的開展。這場運動的性質有類於當年康有為的“公車上書”,那時甲午戰敗,中國處於民族危亡的關頭。緊接著志士仁人的艱辛探索卻以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而告終。中國該向何處去?是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先進的知識分子從十月革命勝利的俄國請來了德先生、賽先生,民主與科學的到來讓處於黑暗中的中國看到了一絲黎明的曙光。
五四運動中,學生、群眾走在了最前列。青年學生血氣方剛,對新生事物接受速度快,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應該是學生成為這場運動生力軍的主因。90年前的5月4日,北京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吼聲:“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這是救亡的呼聲,民族的呐喊。以“科學”與“民主”為旗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催生了五四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又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了五四啟蒙思潮的影響。
青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希望。陳獨秀《敬告青年》中這樣寫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於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鬥耳!”李大釗《青春》一文中如此描述青春,“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乘風破浪,迢迢乎遠矣,複何無計留春、望塵莫及之憂哉?”
今天我們弘揚五四精神,即是要號召廣大青少年朋友,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屬於自己的熱血青春。蘇北計劃、西部計劃、綿竹計劃,有大學生朋友踴躍報名的身影。做大學生村官、到基層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應屆大學生朋友的香餑餑。是的,正如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提及的那樣,“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九十一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青年朋友是其生力軍。今天的中國,不再有前途的渺茫,鄧小平先生已經為我們指出了改革開放的大方向。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這些,都成為我們青年朋友的導航儀、風向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些都應當成為青年朋友一生奮鬥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