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馬科斯政府上台後其應對中菲南海爭端的政策路徑前後變化具有突然性特徵。馬科斯政府上台前半年,也即到馬科斯訪華前後,在中菲互訪或交流中,馬科斯均表示南海問題不是中菲關係主流,要同我國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分歧,主張通過協商合作和共同開發緩和爭端,攜手應對地區挑戰,發展友好關係。馬科斯在會見我國參加其就職典禮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及隨後到訪的我國外長王毅時都作如此宣示。在曼谷與習近平主席會晤,馬科斯更稱願同我國積極協商,探討推進海上油氣共同開發②。特別是馬科斯訪華,再次以《聯合公報》的形式表示願重啟油氣開發磋商、妥善管控分歧、新建部門間直接溝通機制、儘早召開海警海上合作聯委會會議和適時舉行年度防務安全對話③。不僅如此,馬科斯在訪問新加坡的場合稱要以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中菲主權爭端。然而,馬科斯訪華歸國不久,菲律賓南海政策急劇轉向,不斷挑起衝突,重點是從希望維持中菲南海現狀轉向破壞現狀。這種政策變化的突然性特徵,使馬科斯政府在前一階段有關中菲通過和平方式協商合作解決南海分歧的意向表態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其三,馬科斯政府南海言論、行為重在打造菲律賓的南海“國設”。一是打造菲律賓維護地區“和平”“秩序”的形象。包括馬科斯在內的菲律賓政要多次宣稱,菲律賓要和平,不要戰爭,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不與任何國家為敵;通過外交手段和對話和平解決涉南海問題;支持南海航行與飛越自由以及基於“規則”的秩序,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保南海“法治”等。
二是打造菲律賓通過和平、合作方式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的形象。自馬科斯擔任總統以來,其南海政策對內對外宣示,重點一直是宣揚主張通過和平磋商應對南海爭端和維護其所謂“西菲海”權利。從前一階段與我國達成南海合作共識,到後一階段實施對抗政策,都是如此。
三是打造菲律賓關注“保護”海洋環境的形象。除了稱我國“破壞”南海島礁珊瑚礁,要就珊瑚礁“破壞”和毒藥捕魚方式“起訴”我國之外,馬科斯在各種場合“關注”南海海洋環境“保護”與科研。如菲律賓在鐵線礁開展“科研”,評估鐵線礁處於“退化”狀態,指責我國“破壞”鐵線礁,配合美國智庫炮製我國“破壞”南海生態的報告等。馬科斯還稱要在打擊海洋塑料垃圾和海洋污染方面繼續與美國合作。
其四,全力配合美西方南海遏華戰略向我國施壓,換取美西方支持其南海立場主張、政策與行為。縱觀馬科斯上台以來特別是訪華回國後有關菲律賓強化與美西方關係的言論與行徑,反映了在馬科斯政府宣示的南海認知邏輯下,菲律賓以維護所謂“西菲海”權利為名,以維護地區和平、安全為幌子,在政治、軍事、防務政策等方面全面向美西方靠攏,配合美西方南海遏華軍事、安全戰略部署。更進一步的是,馬科斯政府配合美西方遏華戰略的政策、行為超過了其自身南海爭端認知的邏輯範疇,發展到配合美西方圖謀插手我國統一大業,宣稱將允許美軍在台海遭到攻擊時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稱很難想象菲律賓不會捲入台海衝突的情況,甚至誣稱我國在菲國內“滲透”,為中菲關係、南海爭端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