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財經》雜誌報道,“世界正處於巨大變革之中。當劇變發生時,人們以為是衝突,其實這需要國家間做出相應的調整。美國和中國可能存在一些衝突,但不能基於衝突意識來制定政策。40年後,當我們回顧往昔,會為今天沒有基於衝突理念做出的共同努力而感到驕傲。”2011年1月4日,亨利.基辛格博士在其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51-52街的事務所接受《財經》特派記者的專訪時如是說。
這位在1971年對中美關係產生轉折性影響的政治家,其外交生涯歷經中國四代領導人、美國八任總統。40年間,中美關係歷經風雨,從“敵視對抗”到“戰略聯手”,從“中美蜜月”到“危機四起”,從“暗礁叢生”到“經濟相互依存”,乃至走上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現階段的中美關係,既是中國現代化進程和歷史性崛起與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縱橫交錯的濃縮和集中體現,也是經濟全球化後中美兩國在急劇變化的國際體系中尋求本國利益位置,並相應調整外交政策和戰略的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88歲的基辛格對《財經》記者表示,全球經濟秩序的最終形成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今後幾年美中兩國如何處理彼此的關係。“這一代領導人有機會塑造涉及各國共同命運的跨太平洋關係體系,就如‘二戰’結束後塑造跨大西洋體系一樣。”基辛格說。
脆弱的中美戰略基礎?
問題不在於美中關係的標簽,而在於美中關係的內涵。兩國發展合作關係不是一方施予另一方的恩惠,而是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美中兩國的誠意將在諸多問題上受到考驗
《財經》:40年前,當你乘坐巴基斯坦飛機秘密訪問中國時,你想到了什麼?當時出於兩國共同的戰略利益,中美暫時擱置台灣問題,使兩國人民能夠“結束一個時代,開始一個新時代”,那時的你是否期待過今天世界的格局?
基辛格:40年前訪問中國時,我並沒有預料到會有怎樣的結果。直到訪問中國的前幾個月,我們都沒有任何接觸與交往,我本人對中國以及中國事務也不熟悉,因為以往主要研究歐洲問題。臨行前,我只是想著中國方面我會見到誰,我們會談論怎樣的議題並產生怎樣的對話。
說真的,飛機一落地,我並沒有對自己說:“我們正在改變歷史,而且是終身難忘的歷史。”
此外,我當年也沒有想到中國會發展成像今天這樣的國家,我由衷地為中國人民在過去40年裡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感到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