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討會圍繞“ 素描與我們 過去與現在 現在與未來”的主題展開發言和討論。 或許我們可以從 “素描與我們 過去與現在 現在與未來”的標題中得到啟示:在西方文化中 “過去、現在、未來”對應的是線性的可以截斷的三個時態,而在本次研討會中“過去、現在、未來”對應的是“回顧、總結、再發展”的學術態度,可謂是西式表述,中式內涵。中國人對待東西方文化、過去和現在、現在和將來,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不是對立或截斷的關係,是一種“對話”的關係(徐冰語)。
副院長徐冰教授主持了上午的研討會,他首先對本次展覽的目的、過程、意義及社會反響做了總結,並強調本次展覽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停止那種帶有思維慣性和政治情緒化而又屬於風格層面的討論,希望在過去60年的客觀疏理和總結中,在時代的後視鏡中找到未來發展的依據和方向。
潘公凱院長的發言,圍繞如何從文化的角度理解素描、素描在未來的美術教育中處何種位置展開。他從世界文化的角度,指出西方的素描和中國的白描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追根溯源談素描與西方科學主義、實證主義的關係,認為應該把素描看成是全人類在視覺文化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的基石,是人的手、眼和心的三者配合的一種西方式的訓練方法,是視覺感受能力和判斷能力的訓練,書法和中國畫筆墨則是中國人創造的手、眼、心配合的另一種方式。他認為這種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是野蠻的人走向文明的人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儘管中西文化差異很大,但真正當代的態度如徐冰教授所說,是不排斥任何有益的文化營養的。潘院長的發言,強調了堅持嚴謹的素描訓練,是對於藝術教育帶有根本性的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