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走向世界的“林黛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31 00:08:36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紅樓夢》這一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其對中國人的藝術感染力,正如莎士比亞的戲劇之於英國人。最近,隨著作家劉心武第四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引發話題無數,《紅樓夢》也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在這些之外,人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領域,那就是《紅樓夢》在海外的傳播和研究。

  林黛玉,金陵十二釵之首,別號瀟湘妃子。曹雪芹或許不會料到,他筆下的這位哭得最美的女子,走出瀟湘館,離開大觀園,來到大洋彼岸後,搖身一變成為“江河王後”(River Queen)。因為她的瀟湘館被譯為Naiad's House,Naiad是希臘神話中的水泉之神,瀟湘妃子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江河王後”了。不過,瀟湘館的意境實則在竹而不在水,英譯本《紅樓夢》顯然是望文生義。學者裴鈺稱之為“Naiad版黛玉”。

  《紅樓夢》以其規模宏大的建構表達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與人生命題。《紅樓夢》在海外的翻譯傳播已有近二百年之久,其英文全譯本也有數十年的歷史了。那麼,老外眼中的《紅樓夢》是什麼樣子呢?他們對這一中國文化的代表理解多少呢?對此,筆者採訪了致力於當代中國文化重建研究,並在“紅學”研究中獨辟蹊徑的著名文化學者裴鈺。

  筆者:你是從《紅樓夢》的海外傳播問題這樣一個邊緣紅學研究著手的,有人稱你為“紅學堂吉呵德”,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裴鈺:《紅樓夢》的海外傳播問題,是我選擇的一個分析樣本。透過曹著在英語世界的170多年傳播遭遇,大家可以清楚地了解、掌握中國傳統文學在對外傳播過程中的真實情況,以及規律和未來——這是我研究的入手點。在此,我想先聲明一下:有的人給我貼上“紅學家”的標簽,我感謝這份善意;但我的學術視野和研究要遠遠超出“紅學”範疇,我的方向是當代中國文化重建,文化傳播研究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