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葉小文在北京日報發表文章,全文如下:
每年五月有一個“聯合國世界文明對話日”。在世界文明對話的舞台上,中國的聲音現在還比較弱,中國的“話語權”還比較少。雖然這個舞台熱鬧非凡,是“你方唱罷我登台”,但中國往往唱得不多、登台更少;我們往往還是在人家搭建的舞台上、在人家的主場裡當配角、唱幫腔、跑龍套。
文明對話的基礎,是文化的交流。中國文化,應該“走出去”!拿什麼“走出去”?以何姿態“走出去”?以何貢獻“走出去”?
一、中國文化應該“走出去”
我曾問當年作為中方加入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的龍永圖,中國為何要加入世貿組織?他打個比方說,一個農夫挑擔菜上市,可以賣了就走。但漸漸生意做大了,就總要擺個菜攤,進而就要開商鋪,開超市,就要去了解和遵守市場規則,並爭取和保護自己的權益。因而就必須加入這個市場的組織,遵守並參與制定市場規則。
今天,當農夫成為世界最大超市的總經理,當中國的貿易出口已居世界第一,我們在經濟上已經加入了世貿組織,走向了世界。我們還有什麼要走向世界?
中國正在崛起。大國崛起兩手都要硬,現在我們經濟上已逐漸硬起來了,但另一只文化之手卻是軟的;我們經濟發展的勢頭強勁,“中國製造”在不斷走向世界,而中西文化交流卻是“貿易逆差”,嚴重入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