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了網,未必落得了地
近日,由互動百科網站與語文出版社共同出版的《IN詞記錄中國》一書正式出版。“貓叔”“夏達”“咆哮體”……過去一段時間裡在網絡上頗為流行的詞匯都被收錄在這本書中。無論是“戀愛實名制”“暴力慈善”等社會類新詞匯,“謀殺體”“挽尊”等網絡文化類新興語,還是“睡眠駱駝”“孤兒藥”這類的生活新詞,在書中都有涉及。再版的《新英漢詞典》、《牛津簡明詞典》等詞典,也收錄下使用較為廣泛的網絡新詞。
“新熱詞匯的不斷出現反映了社會的不斷發展,表達了人們對於身邊社會的認識和思考,是符合潮流的。”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現代漢語專業教授李嫻霞說。她認為,對於這些新詞是否該進入課本和詞典,還不能著急,新詞從“上網”到“落地”被大衆接受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許多新詞會消亡。“只有那些從網上普及到現實社會中的詞,才能够規範地進入課本、詞典。”
李宇明認為,新詞語的前途有兩種,一種是表示事物的詞語,當這個事物消失的時候,這個詞語就變成歷史詞語了。還有一種新詞在語言實踐當中存留下來,逐漸被廣泛使用。“我們每年有一本新詞語詞典,我們想做的就是把新詞語記錄下來,看看它究竟在什麼樣的規律下發展變化。”
參與制定《2010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的中國傳媒大學有聲媒體語言分中心教授侯敏指出,近年來,新詞出現更替頻繁、消亡也快,2007年出現的新詞,約40%已經消亡,這其中消亡速度最快的為各種表示事件的新詞,如“躲貓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