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影人和影窗,是組成皮影戲的三大技術要素。燈,從原先的蠟燭到後來的汽燈再到現代舞台燈光,照明工具在不斷變化。影窗也從傳統的長3米、高1米多,發展成為長8米、高3米多,大大擴大了皮影戲的表演空間。演一場皮影戲,至少得六七個人,一般是一人操縱皮影,其餘人演奏樂器,六七個人中,至少要有四個人會唱,否則就沒法演下一台大戲。
各地的皮影戲中,要數河北唐山皮影的文化積澱最深。明朝萬歷年間,灤州一位黃姓秀才落第而歸,遠去關外。漂泊生涯磨去了黃秀才的仕途之心,卻使他潛心創作影戲。飽學詩書,熟讀經卷,黃秀才創作了大量皮影戲的“影卷”,即劇本。懷才不遇的黃秀才沒有想到,未能金榜題名的他從此會被永遠刻在故鄉人的口碑中。有了文人的介入,唐山皮影有了扎實的劇本,劇種也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內涵。
唐山皮影的另一特色,是男演女。在封建社會,女人不能演戲,只能由男人來演女人。為了唱出女人柔美的音色,演唱時,男演員用手指掐著喉頭髮音,經過擠壓後發出聲音。時至今日,唐山皮影依舊保留著“掐喉嚨唱戲”的傳統。
國內另一知名皮影,是隴東皮影,人稱“牛皮娃娃”。隴東皮影產於陝甘寧三省交接的環縣。由於環縣地處偏僻,交通閉塞,因此,幾百年來,隴東皮影的原生態的文化樣式被保存得十分完好,成為研究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活化石”。十幾斤的木偶現在變得輕盈了 .報紙成了木偶的“新材料”,糊13層剛剛好,少了要散架,多了太重舉著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