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
相比龐大的“523項目”,屠呦呦個人更加不為人所知。簡歷上的信息只有寥寥數語: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分配工作至衛生部中醫研究院,1979年,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副研究員,6年後,55歲的她成為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在老同學的回憶中,人們才能找到這位科學家更為清晰的形象。她小時候長相“蠻清秀”,梳著麻花辮,可生活上卻特別粗線條。上學的時候,她的箱子常常收拾得亂七八糟;結婚之後,她家務事不太會做,買菜之類的事都要丈夫幫忙。有一次坐火車外出開會,她想在中途停靠的時候下車走走,結果竟然忘了按時上車,被落在了站台上。
除此之外,在公開的資料中,除了幾位同樣參與“523項目”的研究人員,很少有人會提起屠呦呦。即使青蒿素的研究曾經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並且在中國香港和泰國都獲了獎,也很少有人去探究,這些“集體榮譽”的背後,每一位研究人員的努力。
終於,拉斯克醫學獎的評選將這位年邁的科學家第一次推向了幕前。兩周前,當評選結果剛剛揭曉時,記者們在很長的時間內,竟然完全聯繫不到這位從未引人注意的學者。
北京時間9月24日2時,81歲的屠呦呦登上了2011年度拉斯克醫學獎的領獎台。這一獎項始於1946年,共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公眾服務三個獎項,旨在表彰在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屠呦呦獲得了本年度的臨床醫學研究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獎項。 |